大陆没动真格,民进党就恼羞成怒,普京发力外交,特朗普首战告捷
大陆还没动真格,“台独”阵营就已经恼羞成怒了,赖清德胜选第二天,就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普京发力外交,印度、伊朗、朝鲜,会是俄罗斯的靠谱伙伴吗?特朗普首战告捷,拜登瑟瑟发抖!
台湾专家担忧,大陆会“断粮”
赖清德终于胜选,民进党“台独”当局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毋庸置疑的是,接下来大陆的惩罚措施,才是真正需要民进党当局去费心应对的。那么大陆会采取什么惩罚措施?筱林注意到,岛内的专家学者们,倒是已经想好了答案:
据台湾《经济日报》14日报道,中经院WTO及RTA资深副执行长颜慧欣认为,除了会扩大取消ECFA的优惠关税项目外,大陆也可能会拿台湾对陆出口前30大产品开刀。
所谓ECFA,全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目前大陆与台湾之间最重要的带有自贸区性质的经贸合作协议,是两岸超2600亿美元规模年度经贸往来的绝对政策保障基础。
顺便说一句,2023年,台湾全岛进出口总额为7843亿美元,两岸超2600亿美元的经贸额,在其中占据超三成的绝对主导位置。
ECFA如此重要,也难怪在此次选举前夕,大陆方面已经多次拿ECFA开刀,比如自今年元旦起,取消ECFA早收清单上12项台湾石化产品优惠关税,给了台湾方面一个下马威。
但颜慧欣认为,取消石化优惠关税一事,对台湾其实“威吓效果大于实质”,只是要在选举前夕起到一个警告作用。但如今岛内选择让“台独”继续上位,那么“动真格”,开始对台湾对陆出口前30大产品开刀,就是大陆的必然选择。
那么台湾产业界真的会因为大陆“动真格”而感到疼痛吗?这里筱林随便举个例子:
过去这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菠萝、石斑鱼等农副产品被大陆拒绝事件,看似重创了台湾经济,但其实台湾整个第一产业,占其GDp比重也最多不过5%。
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商品中占比超过75%的,其实是各类机电与消费电子产品,其中仅芯片一项,2020年大陆就从台湾进口了足足747亿美元。可以想见,随着这两年大陆芯片技术开始出现突破,大陆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给予台湾重创,而台湾方面,能够忍受这种核心出口产品被最主要出口市场拒绝的痛苦吗?
赖清德遭遇当头一棒,民进党“气炸了”
当然咯,截至目前为止,这种“黑暗场景”还仅仅只停留在台湾专家学者的脑海中。但真正搞笑的地方就在于,还没等大陆动真格,民进党在另一件事上,就已经被“气炸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1月15日,也就是赖清德胜选仅仅两天之后,太平洋岛国瑙鲁就宣布和台湾当局“断交”。
而此时人在危地马拉的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惊闻此事后,其反应居然是“非常愤怒”。
而还有4个月就要下台的蔡英文,也是恼羞成怒,妄称此次瑙鲁是在大陆“诱拉”下,做出“错误决定”,台当局表达“强烈遗憾”。
瑙鲁是位于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小岛国,国土面积仅约21.3平方公里,人口仅1.3万,是世界最小岛国和世界第三小的国家,仅大于摩纳哥及梵蒂冈。
那么这样一个“鼻屎大”的国家宣布与台湾说再见,民进党当局干嘛会感到“非常愤怒”?
筱林注意到,台湾外事部门“次长”田中光对此的解释,倒是颇有几分辛酸与无奈:
这些年台湾各“邦交国”与台湾说再见早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瑙鲁之前,吴钊燮任内,已经有7个国家宣布与台湾“断交”,吴钊燮本人也因此在岛内被讥讽为“断交部长”。
田中光透露,为“稳住”瑙鲁,吴钊燮本人可是花费了“非常非常多的心思”,但这一切依旧打了水漂——瑙鲁之后,台湾在全球仅剩12个“邦交国”,而这显然都要归功于吴钊燮。
更别说这一次,瑙鲁还是以一种不事前打招呼的方式,在赖清德刚刚胜选的节骨眼上宣布此事,这与公开打民进党当局与吴钊燮本人的脸何异?
但,瑙鲁人又是怎么想的?
筱林注意到,据澳大利亚媒体透露,瑙鲁在“邦交”问题上耍台湾人,其实早有前科:
2002年,瑙鲁就曾和台当局短暂“断交”,但2005年又宣布恢复所谓“外交关系”;
2022年,颇为亲台的拉斯·昆上台,被台当局视为瑙鲁与台湾“友谊”的巅峰,但到了去年10月25日,瑙鲁议会就通过了对拉斯·昆的不信任投票,随后选举议会内任职最久的成员戴维·阿迪昂出任新总统。而这位新总统,偏偏就是个亲华派。
也就是说,这次与台湾的“断交风波”,更多只是瑙鲁内部政治斗争的外溢。等过上几年,亲台的政治派系占据上风了,这个小国保不齐又会与台湾恢复“外交关系”了。
但筱林认为,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在南太平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小岛国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反复横跳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其实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民进党对瑙鲁的“背叛”感到愤怒,完全就是一种无能怒火,他们再怎么怒火中烧,也不可能改变全球各地区小国都更愿意跟着中国吃香喝辣,而不是跟着台湾三天饿九顿的时代大趋势。
更何况别忘了,大陆的制裁铁靴随时都会落下,这种时候的民进党,还是先担心一下自家赖清德这个草台班子,能不能撑过今年吧。
普京发力外交,但这3个国家都不是省油的灯
台湾的民进党在国际舞台上吃了大憋,但作为真正世界大国的俄罗斯,最近在外交方面,却是持续“绝赞发力”中。
首先是印度。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当地时间1月15日援引克里姆林宫新闻局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当天的电话会谈中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双边互利关系,并互相预祝对方在印度议会大选和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获胜。
都是立志要拿下下一届任期的领导人,普京与莫迪互相给对方加油鼓励,倒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普京拿下这次大选,真的会有什么悬念么?
筱林觉得,所谓互相预祝对方胜选,其实更多是普京在拍莫迪的马屁——莫迪政府已经用过往的表现证明,自己确实算得上是普京的伙伴。确保莫迪能够连任,避免印度的对俄态度出现波折,自然就是普京的“刚需”,值得普京动用一切手段去争取。
接着是伊朗。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5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和伊朗国防部长穆罕默德阿什蒂亚尼在当天也举行了电话会谈,期间双方同意,两国准备签署一份重要的国家间协议,无条件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伊朗是当今世界唯二敢公开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但截至目前为止,伊朗官方并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乌东四州的主权宣称。
筱林认为,这就意味着,伊朗方面将通过这一协议,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乌东四州属于俄罗斯领土。
很显然,这对普京而言,确实是外交上的又一重大胜利;而若能在3月的总统大选前夕,比如俄国打响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二周年纪念日时宣布这一协议,这对普京而言,更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最后是朝鲜。
还是在15日这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访问朝鲜,而俄罗斯更计划在所有领域与朝鲜发展伙伴关系。
新闻越短,事情越大,相比之前的印度与伊朗,这则新闻才是真正重量级的:
其一,这表明之前的俄朝军事合作令双方都非常满意,俄国将获得更多的朝鲜导弹与炮弹支持,在乌克兰战场获得更大优势;朝鲜也能获得急需的火箭与战斗机技术,增强自身对抗美韩军事威胁的能力;
其二,俄朝关系全面深化,令俄国可以在东亚获得一个稳定的靠山,加速俄国“向东看”战略;朝鲜则可以获得俄国的粮食、石油以及其它一切必需资源的支持,极大巩固自身统治稳定性;
其三,朝鲜半岛问题必然全面激化,美韩日三国军事同盟的成立将大大提前,作为对等报复,俄朝发展为军事同盟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但对已经笃定与美西方斗到底的俄国而言,能够实现冷战式结盟对抗,甚至进一步逼迫中国选边站队,恰恰正是他们所希望的。
那么普京的这些如意算盘,都能一一顺利实现吗?筱林觉得,难度其实不小:
在印度方面,莫迪支持普京,目的在于在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当墙头草,争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次若能胜选,莫迪确实会继续支持俄罗斯,但指望其能更靠近俄国一步,这其实要看普京愿意开出多少价码;
在伊朗方面,这个国家同样不可能免费给普京背书,但若伊朗方面的交换条件,是要普京在巴以、红海等问题上不仅是外交支持伊朗,更要普京往这些泥潭里跳呢?
在朝鲜方面,这个更不用说了,一旦朝鲜半岛问题激化,就朝鲜那点体量,稍微在微操上出点问题,所有压力就全压到俄罗斯自己身上,俄罗斯等于是东西两边同时受到美西方压力,而这是普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总而言之,这三个国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普京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需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比普京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更何况普京目前所做的这些努力,本质上都只是对旧有“朋友圈”的巩固,俄罗斯要恢复世界大国的的地位,真正需要的是在国际主流国家,以及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那里取得突破。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现在的普京以及他的俄罗斯而言,显然还有些过于遥远。
特朗普势不可挡,首战告捷
当然无论如何,普京确实在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进,而在美国这边,立志重回白宫的特朗普,也马上要首战告捷。
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傍晚,也就是北京时间16日早上,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共和党首场初选活动将在艾奥瓦州拉开序幕。
而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狄蒙纪录报、以及媒体公司艾奥瓦民调共同在当地时间13日发表的最后一份初选前民意调查显示,前总统特朗普支持率为48%,排在第二名的是美前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利,有20%的支持率;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以16%的支持率排在第三名。
也就是说,特朗普在目前的共和党内,拥有近30个百分点的绝对支持率优势,拿下在艾奥瓦州的首胜,几乎毫无悬念。
但在上一个任期中搞砸了新冠疫情防治,之后四年各种负面新闻不断,至今都还背负数宗法律纠纷的特朗普,怎么就那么受共和党群体的欢迎?
筱林是这样理解的:
特朗普真正的定位并不是传统共和党人,而是新兴的民粹阵营精神领袖。而在2016年为拿下总统宝座,共和党选择向民粹阵营敞开大门,结果就是八年后的今天,民粹主义在共和党内彻底坐大。
问题就在于八年的时间,足够令共和党底层政治生态天翻地覆,但却不足以令共和党的上层适应这种新变化。也就是说,如妮基·黑利与罗恩·德桑蒂斯这类传统共和党精英,并不知道该怎么和底层民粹主义者相处,而这些底层民众,也对这些顶层精英相当陌生,建立不起多少好感。
相比之下,从2016年就带领美国民粹一战成名的特朗普,自然拥有认知度上的先天优势,特朗普在这些民众心中的光芒,早已彻底盖过了其他共和党大佬。
所以如今的美国大选,其实就是一场粉丝向的人气投票大战,具体的施政纲领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根本没人在乎,重点在于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那个偶像送上神坛。
筱林认为,如果特朗普不仅能够拿下这场初选,更能在现场展现出对民众狂热的把持能力,那么共和党内部对支持特朗普挑战民主党这件事,基本不会再有异议。
而反观民主党这边,情况其实也差不多。路透社与益普索10日公布的最新全美民调显示,拜登及特朗普的支持率目前其实不相上下,都是35%,而其他选民似乎对两人都提不起兴趣——约13%的人表示不会参与投票,9%表示将支持其他候选人,8%表示不确定。
但这正是粉丝式人气投票的精髓所在:对这两大“偶像”不感冒的人,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两大阵营各自死忠粉、也就是所谓基本盘是否能压过对方,拼的就是一个气势。
但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深陷这种狂热氛围的美国大选,真的能以该有的理智姿态,选出真正能带领美国走向下一个四年的领导者吗?
筱林觉得,从这点来说,最后到底是拜登还是特朗普赢得胜利,其实都无关紧要——毕竟无论是谁,都是同一场疯狂的全民政治狂欢推举出来的疯狂产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