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1971年美国“窃贼”掀起反监控风暴
如电影般完美的窃密行动
在雷恩斯家的阁楼上,这支"别动队"就所有细节进行了协商,制定出完善的计划,确定于1971年3月8日动手。之所以选择这天,是因为当晚会上演拳王阿里和乔·弗雷泽万众瞩目的"世纪之战",他们估计,任何安保人员都会被"黏"在收音机前收听比赛。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最先出场的是邦妮,她的任务是"踩点"。为了混进FBI办公室,邦妮乔装成大学生模样,以完成论文为名,登门"采访"。"我有一头又黑又长,颇具嬉皮士风格的头发,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文静些,我把头发盘起来,塞进帽子里,"她对自己当天的表现很得意,"在踩点过程中,我没留下任何指纹,谁也没留意到我从未摘下手套。"
邦妮的伪装术成效显著--案发后,FBI除了画出一张和邦妮本人不怎么相似的肖像,没找到任何实质性线索。"看到办公室被洗劫一空,我们立刻意识到,来过的'大学生'是探子,她是来确定我们有什么样的安全防备的。"经历此案的FBI退役特工帕特·凯利表示。
行动当天,打头阵的是开锁高手福赛思。据他回忆,大部分过程很顺利,只是来到原本计划打开的那道门前时,他发现FBI把门锁换过了,不得不临时选择另一扇。
"我屏住呼吸,拿起撬杠猛击门栓,一下子就开了," 福赛思说。接下来,小组成员鱼贯而入,撬开文件柜,将大叠大叠的资料装箱……"我们没有花很长时间清理,"他笑着说,一行人离开时,办公室内已变得一片狼藉,"大家都知道,得赶紧闪人了。"
就像所有讲述神偷故事的好莱坞大片一样,这群反战人士身着体面的西装,拎着手提箱,大步走出FBI费城办公室的大门,登上约翰早已停在门口的车,逃之夭夭。一小时后,他们来到了郊外一座闲置的农场,立刻开始研究带出来的机密文件。
"大伙儿都挤在一个房间里,"约翰说,"每个人都在整理文件,惊呼声不断响起:'哦,天哪!'、'快来看,快来看'、'这里,这里'。"
黑幕:FBI欲迫民权领袖自杀
对数百页文件逐一过目后,众人挑出了最"劲爆"的部分,以"FBI调查公民委员会"名义,将筛选过的文件寄给几家报社,收件人包括时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贝蒂·梅兹。根据这从天而降的猛料,一系列关于FBI如何刺探和破坏政治活动的重磅报道很快出炉。
梅兹收到的材料中,意义最深远的是一份内部文件,上书一个神秘的词汇:COINTELPRO。当时,媒体和反战人士都不理解其指代对象。直到数年后,NBC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得更多文件,这个词的含义才昭然若揭--反间谍计划。
1956年至1971年,胡佛领导的FBI对他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团体和个人进行了大量监听和骚扰,目标包括民权领袖,政治组织者和疑似共产党人,这就是所谓的COINTELPRO计划。当时的美国弥漫着"恐共"情绪,胡佛借此风头,甚至对马丁·路德·金实施监控。
全天候的窃听和跟踪并没能找到这位民权领袖"通共"的迹象,但发现了后者的婚外情。于是,如几名反战人士所见,这批冒险盗出的资料中,包括好几封措辞严肃的信件,都是FBI匿名发给金博士的,信中甚至威胁道:如果他不自裁,就将其婚外情公之于众。
"这样的行为,已不仅仅是暗中监视美国公民可以解释的了,"佐治亚大学公共和国际事务教授洛赫·约翰逊指出,"反间谍计划的目的是摧毁生命和破坏名誉。"
FBI的丑行一遭曝光,舆论大哗。美国"每日野兽"网站称,反间谍计划的泄露激怒了情报大佬胡佛,他安排200名探员组成专案组,誓把这起盗窃案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FBI上下的忙乱没能换来任何回报。此后43年间,戴维顿、福赛思和雷恩斯夫妇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他们主动打破沉默。2014年1月,花费多年时间研究相关档案的贝蒂·梅兹,以《入室盗窃:发现胡佛的不可告人之密》为题推出专著,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予以最详细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