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登上巅峰后的第一步
对大数政治评论员来说,撒切尔夫人最棘手的难题是要不要将特德•希思吸收进新政府。事实上,她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正如她坦率地对最早一位传记作家解释的那样,"他不会作为某团队的一名成员仅仅坐在那里。他随时都会试图夺回失去的地位。"她通过摩托车寄给他一份短暂亲笔信,告诉他,经过"对外交大臣职务的长时间并深入的"思考,她决定将这个职务交给彼得•卡林顿,"我相信你会同意,他会干得非常出色"。后来,她又在这种所谓的伤害之上又添加了公开的羞辱,尽管希思曾经明确表示绝不离开下院,她仍提议让他担任英国驻美国大使。这显然是不想让他干涉国内政治。在未来的11年里,这位坐在通道前排的前首相,以虎视眈眈的愤怒,对那些受到怂恿批评政府的保守党不满分子起着最强大的威慑作用。
将希思排除在外的代价是撒切尔夫人必须在她的内阁里吸纳希思的前同事。因此,怀特洛当上了内政大臣,弗朗西斯•皮姆担任国防大臣,卡林顿出任了内阁掌玺大臣,并答应伊恩•吉尔摩作为他在下院的副手。詹姆斯•普莱尔被确认为就业大臣。最重要的是,彼得•沃克被召回担任农业大臣。人们广泛认为,撒切尔夫人认为沃克(与希思不同)是一位潜在的批评者,留作后座议员过于危险。事实上,她一直认为沃克是位很有才干的大臣,这一点可以从未来10年她安排他领导一系列政府部门中得到证明。
她对迈克尔•赫塞尔廷却不怎么重视。她认为此人具有野心,比较危险,难以信任,而且意识形态上并不健全,但她也承受不起将他排除在外的代价。在野时赫塞尔廷接受影子内阁环境部长时,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在将来的政府中不担任这种职务,不过在拒绝出任能源大臣后,他最终还是勉强接受了环境大臣的职务,后来发现这个位置非常适合他。
前希思派其他人士占据了大部分的支出部门。不过,新内阁的发动机室却在各个经济部门。首相与财政大臣的关系是任何一届政府成功的核心。4年前,撒切尔夫人没有选择她的精神导师基斯•约瑟夫,而是选择了性格顽强的杰弗里•豪作为她的影子财政大臣。现在,尽管有点不情愿,她仍然信任豪。在反对党位置上,豪勤奋工作,为货币主义政策奠定了基础,据说他是"唯一可以提出建议并与玛格丽特共事的男人",然而,她总觉得豪的温和态度让人恼火,已经习惯性地欺负他。
与豪一起在财政部任职的有约翰•比芬,任首席大臣(为内阁成员),他是一位年轻而最有才华的货币主义者;有奈杰尔•劳森,任财政司长(不在内阁之列)。基斯•约瑟夫去了工业部。不出所料,他其实过于仁慈,难以无情地取消补贴政策,虽然这恰恰是他本人在理论上所倡导的。而约翰•诺特则在贸易部任职。这五个人--豪、约瑟夫、比芬、诺特和劳森--与撒切尔夫人本人一起,组成了负责政府经济战略的核心小组。允许接近经济工作小组的唯一非货币主义者是吉姆•普莱尔,他被任命为就业大臣,显示新政府并不愿意与工会过早地发生对抗,因而受到欢迎。撒切尔夫人接受这种分析。"我心里十分清楚,"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需要吉姆•普莱尔……吉姆是我们理性的象征。"
绝大部分媒体评论认为,这种温和的政府组成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但媒体无法预计撒切尔夫人到底将如何运作这样的内阁。事实上,对政府现实的本能认识掩饰了她相对的经验不足,这种本能让她的算计超越了她的支持者或反对者,使得在内阁席上坐的个人以及人数都变得无关紧要。只要让后来被她称为"窝囊废(湿才)"的人士丧失制订替代经济政策的部门基础,她和这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这些人自然成为"干才",也就是信奉撒切尔夫人政治意识的保守党政客)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实施他们的经济战略。这些"湿才"没有辞职,也不想辞职,只能留下来,默许实施他们不喜欢的政策,但相信政治现实迟早会迫使他们改变方向。
打一开始,全体内阁会议就从来不讨论经济政策。不过,在最初担任首相的那些日子里,撒切尔夫人大多时候都遵循传统,通过内阁委员会结构从事管理运作:有关经济政策的决策由她本人主持的经济委员会(E委员会)做出。她每周与货币主义的核心圈子举行早餐会,参加的人有豪、约瑟夫、比芬、诺特,还有自己的工作人员。这种周四早餐会一直保密,直到1980年11月被胡戈•杨在《星期天泰晤士报》上公开披露出来,不过,这时他们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目标,小组似乎也开始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与特德•希思相比,在范围更大的问题上,撒切尔夫人允许进行更为自由的讨论,部分原因是她在同事当中缺乏希思那种权威(近一半的内阁成员年龄比她大,好几位比她经验丰富得多),部分原因是她喜欢出色的辩论。近几年来,她经常输掉辩论,但却从来没有失去控制,这不仅仅因为在各个职位上有分量的人都是她的核心盟友,而且因为在危急时刻,威利•怀特洛和彼得•卡林顿不会让她陷入严重的尴尬境地。她从来不举行投票,所以她不会在投票中让别人占先。与此同时,毫无疑问,即使最后经常是她说了算,内阁中存在强大的反对派其实是对她有利的。这些反对派通常由跟她年龄相仿的人士构成,具有独立的地位,可以与她进行辩论。在后来的几年里,她的同事比她年轻得多,而且全是她提拔上来的,撒切尔夫人便缺少了这种反对。正是因为如此,在某些方面,首任内阁是她三届政府中最好的内阁。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拥有权威,关键在于怀特洛。多年之后,她说了句不朽的话:"每个首相都得有个威利。"不过,她最需要怀特洛的是在第一个任期。怀特洛是具有家长作风的旧保守党人的公认领袖,如果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召集内阁中的多数人与撒切尔夫人作对。然而,这位1975年曾挑战过撒切尔夫人并被她打败的怀特洛,将服务于她当成一种荣耀,几乎像士兵服从、伺候长官一样。在某些问题上,如果他有自己坚定的看法,他会毫不犹豫地去争辩,但这种争辩一般是在私下进行的。如果他认为撒切尔夫人的意见过于超前保守党或公众的意见,他常常会向她提出警告。但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缓和紧张局面,确保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最后,他绝不会让自己的判断与她的判断相左,或者支持任何形式的派别来与她作对。有些同事认为,怀特洛因此放弃了他作为保守党传统平衡力量的责任,即制衡撒切尔夫人激进本性的责任;然而,只要威利像磐石一般与她站在一起,内阁中任何其他集团与撒切尔夫人作对都无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