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世界史

揭秘撒切尔夫人不做首相的晚年余晖生活

时间: 2016-04-15 18:05:09

在竞选过程中,她相当谨慎,仅与梅杰同时出席过一次保守党候选人的集会。在集会上,她对梅杰的领导力给予了强劲的支持,以此鼓舞士气,还为选择的边缘席位做了一些走访活动。在梅杰的回忆录里,他宣称"前任首相的盟友们"不遗余力地暗中破坏他的竞选;但大选前一周,撒切尔夫人身在美国,直到选举日晚上才回来,刚好赶上参加了一轮选举夜集会。她和怀亚特在阿里斯泰尔·麦卡尔平家顶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关注选举结果,气氛醇厚,大度慷慨。她现身后对媒体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夜晚。"第二天,她为梅杰取得的"著名胜利"而欢呼,还督促他现在就应该"全力以赴"。

然而没过几天,美国杂志《新闻周刊》就发表了她极具破坏力的访谈内容,表达出她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不要抹掉我的工作》的标题之下,她痛快淋漓地讽刺了继任者在继续她的事业方面的能力:"我不接受那种认为梅杰突然之间成为独立自主的人的看法。他已经做了17个月的首相,继承了之前十一年半取得的所有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

她坚持认为,梅杰只能在她所开创的领域界限内有规划自己路线的权力。这种对民选首相公然的诋毁离梅杰那场的"著名胜利"仅仅过了短短几天的时间,真让人感到吃惊。但这么说她并不感到后悔。"我只是说我会在选举期间保持沉默",她对怀亚特说。她决心不再缄默了。

人们猜测她会选择哪种类型的贵族头衔。按照传统,做了首相就该被授予伯爵头衔,因此她有可能成为女伯爵。既然之前已经恢复了其他人的世袭贵族头衔,自然她也应该获得属于她的世袭贵族头衔。然而,颇为奇怪的是,撒切尔夫人觉得丹尼斯和自己缺乏维持世袭贵族头衔的手段。马克已经有丹尼斯的从男爵爵位可以继承了;因此,她最后得出结论:"我觉得终身贵族头衔已经足够。"6月6日,她被正式宣布为林肯郡凯斯蒂文撒切尔女男爵。愤世嫉俗者们注意到,她从来不喜欢格兰瑟姆;凯斯蒂文听起来可要气派得多。

6月30日,她正式进入上议院--"犹如一头母狮意识到自己闯入了笼子里"--恰好赶上参加7月3日关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辩论。"您的首次演讲应该避免引起争议,"怀亚特提醒她。"但我应该遵循前任的惯例",她反驳道。"当初麦克米兰在他的首次演讲中攻击了我。"话虽如此,但实际上查尔斯·鲍威尔为她写的演讲却相当优雅和蔼,甚至还有些机智诙谐。尽管她不同意政府支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但她又对梅杰的领导能力给予肯定,相信他能够发挥英国在欧共体部长会议上的领导作用,从而将欧共体的发展引往正确的方向。

然而,她的克制还是时间太短暂了。8月她在瑞士写作回忆录期间,波斯尼亚副总统前来拜访,请求她为他的国家再做一番呼吁。她立刻在大西洋两岸发表一系列文章和电视访谈,呼吁采取军事手段制止塞尔维亚人对戈拉日代和萨拉热窝的袭击,终止"种族清洗"的残暴政策,挽救波斯尼亚人的祖国。她声称,波斯尼亚的惨剧"让人联想到纳粹最残暴的恶行"。她对欧盟的"麻木"态度感到绝望,呼吁美国带头阻止种族屠杀。她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认为"最实用的工具"就是北约组织。巴尔干半岛并不是"局外地区",而是欧洲的一部分。有些人认为西方干预只能加剧冲突。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她回应说,自己并未提议进行全面的军事入侵,只是轰炸塞尔维亚的补给线,并放松对波斯尼亚的武器禁运,让波斯尼亚人民能够购买武器武装自己。然而,各方对她的话都充耳不闻。除了几个例外,两党大多数议会议员,社会上层大部分,以特德·希思为代表的资深政治家,以及大多数评论员都支持英国外交部的立场,即英国对插手巴尔干争端毫无兴趣。坦白地讲,许多人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塞尔维亚人迅速获胜。梅杰和赫德最多能做的,也不过就是派遣英国军队参与联合国部队,保护人道主义的救援行动;但是这种行动只能加剧各界反对军事干预的呼声,因为北约组织一旦轰炸塞尔维亚,英国军队就会成为复仇的靶子。道格拉斯·赫德仍然相信,西方的积极干预只能让流血冲突愈演愈烈,让本已糟糕的局势雪上加霜。

然而,撒切尔夫人仍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在之后的3年里对政府怠惰的鄙夷与日俱增,直到美国最终插手巴尔干冲突,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塞尔维亚人重新逼到谈判桌。1992年12月,她对波斯尼亚可能发生的"大屠杀"提出警告,坚称:"我们本可以阻止屠杀的发生。现在阻止也还为时不晚。"她说,由于西方把这场冲突视为纯粹的内战,"实际上纵容了刽子手"。1993年4月,斯雷布雷尼察发生了第一次大屠杀,1995年7月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屠杀,残酷血腥的程度更是变本加厉。她驳斥赫德反对放松武器禁运的借口--放松禁运只能扩大"死亡地带"--不过是"蹩脚而可耻的"措辞。波斯尼亚"早就成了一个屠杀场,我相信在欧洲再看不到第二个"。正在发生的恐怖行为"不配欧洲,不配西方,不配美国……这里属于欧洲的影响范围,也应该在欧洲的良知范围之内……我们简直就是大屠杀的从犯。"据说她私下曾经对赫德说:"道格拉斯啊,道格拉斯,跟你比起来,张伯伦就像个战争贩子。"

回头看来,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人们尊重梅杰、赫德还有最初的比尔·克林顿(于1993年接替乔治·布什担任美国总统)采取不偏袒的立场,不愿使战争升级的态度。他们的本能反应一直是通过一系列的调停行动达成停火,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他们不相信塞尔维亚人会如此残忍而无理。然而,无情的事实却是,正是部署了美国军队,最终才让塞尔维亚人1995年签署了代顿协议。尽管有些自我标榜为"现实主义者"的人坚持实用主义立场,然而撒切尔夫人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以及她所坚持的必须采取军事力量打败侵略者的立场却更为现实。假如欧洲能够在自己的后院坚决地采取行动的话,这场屠杀本可以早点终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贯反对欧洲形成单一外交政策的她,居然呼吁欧洲各国在波黑采取统一行动。可悲的是,波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了她对欧洲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并再次证明了她的观点--如果美国不发挥领导作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争端都不会得到解决。

英国政府更容易忽视前首相在波斯尼亚问题上的说教。到1992年秋,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呈现议会面前时,她在家门口对他们造成更大的困难。9月16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三",诺曼·拉蒙特十分丢脸地被迫放弃英国欧洲汇率机制成员的身份,政府在关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辩论上拉开了可能最糟糕的序幕。在加入欧洲汇率机制问题上,在与劳森和豪经过那么多的争执与较量之后,1990年10月撒切尔夫人终于勉强默许加入。然而仅仅在两年后,英镑被迫以150亿黄金储备的代价,被挤出该机制,对政府金融管理方面的声誉构成沉重的打击,这方面的声誉以后再也没有得以恢复。梅杰担任财政大臣时,争取撒切尔夫人同意英国加入已经延迟了的欧洲汇率机制曾经是他个人的重大胜利:然而现在,提早退出该机制毁坏了他的首相生涯。当时身处华盛顿的撒切尔夫人不免感到欣喜。"试着与市场作对,那么市场就会跟你过不去。"尽管她不能公开地表示幸灾乐祸,但在私下她却毫无拘束地宣扬自己的判断何其正确。拉蒙特告诉怀亚特,她"给所有的朋友打电话说,'还不精彩吗?我早就跟你们这么说过,还有……'"她对任何重新加入欧洲汇率机制的想法都提出警告,敦促政府通过降低利率抗击经济衰退,充分利用退出该机制这一机会。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