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赏识是关键:袁世凯不用告密也崛起
左军为四川提督宋庆统率的毅军,兵额也是大约1.2万人,驻扎山海关内外。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编为右军,原兵额只有7000人,被荣禄允准可以再扩编3000人,也达到1万人的标准,驻防天津小站。虽然改名为武卫右军了,但由于其他各军还是旧军编制,所以一些文书中仍称其为新建陆军,以示与其他各军的区别。五军共约官兵6万余人。
武卫军的编成,有两大亮点。第一,军队的统率,由过去督抚或者某个个人筹饷练兵并指挥军队的传统方式,改为由中央派员筹饷练兵并直接指挥。也就是说,军队由某种意义上的地方军,变成了中央军。二是对于原先的落后编制与装备进行了改造,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新军的气象。当然了,这种新是有限度的。前面说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秋天,英国海军少将贝思福访问中国,参观了武卫军,在他看来,按照西方标准,袁世凯的部队是大清帝国唯一装备齐全的军队。此外,他在中国军队中发现许多管理很差的事例,多数情况是粮饷不足,除少数例外,全部缺乏纪律与训练。甚至装备较好的部队也往往因训练不足而失去价值。贝思福在士兵行列中数到十四种不同类型的枪,其型式之繁杂,几乎是从连发的温特斯特枪和毛瑟枪直到前膛装子的抬枪都有。而且连这种杂凑的枪也很少能实弹射击。因为,除袁世凯的士兵以外,军队极少甚或不做射击演习。
其实不用举证,你就应该能猜到,无论是从官兵素质、装备,还是军容军貌军纪军风来讲,袁世凯这支都是武卫军中的翘楚了。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若没有政变,光凭练军的成效,袁世凯就可以冉冉升起的。政变前,政府本有天津阅操之安排;政变后,阅操着即停止。否则袁世凯的军队一亮相,太后更会对他刮目相看呢。政府谕旨中,说天气太寒了,皇帝还要侍奉躬慈呢。不管什么借口吧,天津阅操对袁世凯来讲,应该只能是好事,而不会是坏事。现在,精心准备了几个月,全都白搭了。政府可能也觉得过意不去,所以给他们发了奖金。提督聂士成所部武毅军,着赏银六千两;侍郎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着赏银四千两;提督董福祥所部甘军着赏银三千两。10月份,袁世凯上《严杜后患请旨分饬遵行折》,大致意思是说,中国的疆域海口防范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