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近代史

徐树铮强势收复外蒙 孙中山赞其为当代班超

时间: 2016-04-15 18:28:55

【冯玉祥枪下的不归人】

彼时的北京风声鹤唳,一夕数惊。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旧雨新朋,无不为徐树铮的安全担忧,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离京。1925年12月29日,在北京呆了短短6天后,徐树铮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当天下午,段祺瑞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一张神秘的字条,上书:又铮不可行,行必死。段颇为着急,派人把字条送到徐树铮处,但徐不以为意。临上车时,他的手下带了一连人马前来护驾,徐坚持不要。

徐树铮坐的是一辆加挂在火车上的专车,当晚九时离京,直到凌晨一点,才到达廊坊,而这里,竟成了他的丧命之地。

据徐树铮旧部桂森回忆,当专车在廊坊停下时,只见站台上到处都是军人。一名军官带领两名大刀队(冯玉祥士兵多带大刀,故称大刀队)登上火车,这名军官手持察哈尔都统、冯军前线司令张之江的名片求见徐树铮,说是张之江请徐专使到司令部有事商议。此时徐已入睡,随从敲门告知后,徐回复这几天身体不适,待到天津休息一两天后,随时可以约定时间,要么我到这里来,要么请张都统到天津都可。正在交涉之际,又有一名少校军法官闯上专车,声称:"请你即刻随我下车,同到司令部一趟。"徐树铮察言观色,知道事情有变,乃傲然回答:"请张都统再仔细看一看冯先生的电报,是否尚有错误?"那名军法官干脆招进十多名士兵,不由分说把徐拖下卧铺,架起就走。徐树铮要求加一件衣服亦不允许,只着睡衣和一只袜子即被押走,随行人员亦同时被扣。

徐树铮一行人被押送到一所学校内,分别关进不同的屋子里。桂森后来回忆说,他被关进房间后,不久就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同时还听到徐的声音。后来,门外传来两声枪响。就是这两声枪响,结束了一代枭雄徐树铮的性命。

次日早晨,桂森等徐的随从被召集到一间教室,一个身材高大的麻子向他们训话,此人自称是陆承武,乃陆建章之子,此番劫杀徐树铮,旨在替父报仇。尔后,张之江的副官也来告诉众人,"徐某系陆承武所杀,乃冤怨相报。君等获释,皆张督办(之江)力保之功"。并命令他们各具切结,打手印,宣誓不泄漏一字,否则全家性命不保。随后全体合拍一照,每人给了短程车费后遣散。

徐树铮死于非命,直接原因在于他几年前的一桩震惊世人的暗杀,而间接原因,则既在于他骨子里的跋扈与妄为,也在于彼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

徐树铮强势收复外蒙 孙中山赞其为当代班超

1918年,正值南北对峙的护法战争期间。前一年,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为由,联合西南军阀对抗北京政府。志在统一全国的段祺瑞在徐树铮的策划下,调兵遣将,长驱南方。但令段、徐颇为恼怒的是,北洋军的重要将领大多厌战主和,其中最为高调的便是冯玉祥。当时,总统冯国璋与段祺瑞不和,督军团在天津开会期间,冯国璋暗中授意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让其将陆建章请到天津,要他利用影响力,把身为直系却主战的曹锟拉回来,以便进一步打击主战的皖系。其时,徐树铮正在天津,任奉军副司令,他得知陆建章到达天津后,立即向其动手。陆建章在袁世凯时代即为军政执法处长,是旧中国特务机构的创始人。陆建章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人送绰号"陆屠夫"。他经常干的事是请人吃饭,饭局结束送客时,从背后开枪打杀。因此,人们称他的请柬是"阎王票子"。袁世凯称帝时,陆因积极拥戴,受封一等伯。袁世凯一直不肯重用徐树铮,据说其中就有陆的挑拨。所以说,徐与陆早有旧隙。

陆到达天津后,徐树铮以晚辈名义,甚是恭谦地写信给陆建章,邀请他到驻津奉军司令部赴宴。陆虽知道徐和自己有隙,但自恃乃现任将军又是北洋前辈,且徐树铮又是陆承武的同学,徐树铮的老婆和陆承武的老婆也是同学,如此关系,徐不可能对他下手,于是欣然前往。但这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低估了徐树铮的胆大妄为--当陆建章走进花园时,徐的卫士在他身后开枪了。

徐树铮杀死陆建章后,发了一道电文,捏造陆建章在与他谈话时大骂总统和曹锟,纯属死有余辜。但谎言掩盖不了事实。当段祺瑞闻知此事后,亦连声惊叹:"又铮闯的祸太大了,朗斋(陆建章)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袁世凯对徐树铮有如此评价:"又铮,其人亦小有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芝泉(即段祺瑞)如爱之,不应反以害之。"以擅杀陆建章来说,徐树铮的本意当然是为了段祺瑞,客观上却给段带来了极大麻烦。段祺瑞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知人善任,只要是他信任的部属,哪怕是闯了大祸,也替他们兜着。就像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评价的那样:他总是把工作交给下属处理,总是掩护他的下属而自行负责。他人格简朴,富于思考,这些特点都使这位沉静而不屈不挠的人成为动人的中国人物之一。所以,尽管震惊于徐树铮的滥杀,段祺瑞还是不得不为自己的心腹爱将收拾残局。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