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勇营”: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军团
山东人民因受到的侵略燃起怒火,他们汇合成更大规模的反洋教、灭洋人的义和团运动,并由山东境内迅速蔓延至京畿地区。1900年6月,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被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为了解救围困中的各地洋人,英国驻华海军司令兼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中将率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然而,西摩尔军队在半路上被清军截击,自身难保,求援的电报接连不断。
刚刚有过"靓丽表现"的华勇营,获得了英国的更大信任:华勇营正式被纳入英军建制,换上了陆军部队的军装,称为"第一中国军团"-The 1st Chinese Regiment。这时,英国政府已经把不将该兵团用于租界地以外的任何军事行动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华勇营的中国士兵们从此和八国联军一起,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对自己的祖国人民进行蹂躏和屠杀抢掠。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中国军团"士兵(右一)在安装7.4英寸海军炮
天津之战"立功"
根据巴恩斯的记载,华勇营屡有惊人表现。1900年6月21日,陆军上校鲍尔带领从华勇营中精挑细选出的第一批士兵200人,包括192名中国士兵和11名英国军官,乘坐英国军舰"奥兰多"号前往天津,前去解救被围困在天津的西摩尔联军。
抵达天津后,中国军团参与的第一场战斗是攻打天津机器局东局。天津机器局东局,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局子",它是清政府在华北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东局子的地理位置,处在一个炮轰天津租界很有利的位置上,而且它是从大沽开进天津的必经之地,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联军决定偷袭东局子。6月27日,由俄军率先对东局子偷袭,遭到了扼守在这里的清军和义和团部队的猛烈还击。
随后,英军的鲍尔上校接到命令,带领华勇营前去增援俄军,结果在路上遭遇到了准备增援东局子弹药库的一支清军骑兵部队和一群义和团团众。巴恩斯写道:"我们丝毫没有理会头顶上呼啸而过的子弹,排枪射击非常有效,命中率很高。非常幸运的是,敌方持有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旗帜,这有助于我方准确的选取射击目标。这些士兵们表现得完全像一个老兵,……而且他们的群射技术非常好,枪枪命中目标,冷静得如同在打靶场练习射击时一样。"华勇营的出现,保护了俄军的左翼,并有效地拖延了时间,后来大批联军赶到,结果彻底扭转了战况。东局子失守。东局子的失守,使得大沽通往天津的通道被打开。
巴恩斯在日记中激动地炫耀:"中国军团远征作战次数比任何部队都多。即使不算解决威海卫出现的麻烦,天津之战有我们的份,解救北京有我们的份,以及1900年8月到独流(今天津独流县),这些远征都是我们干的,没有其他军团参加。最后,他们(指华勇营)从南门第一个冲进了天津的围城,成为最后总攻中占领天津城的英国军队的唯一代表。"
1904年,英国在威海卫的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为"中国军团"士兵颁发维多利亚勋章。"中国军团"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为英军冲锋陷阵,但事后并未与英军享有同等待遇。直到1903年,在军团的持续抗议下,英国陆军部才同意为其授勋。
7月3日,联军抢夺老龙头火车站,妄图占据这个通往京、津、沽的交通枢纽。整个战斗激烈异常。联军与清军进行反复拉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斗次数最多,维持时间最长,最为血腥的一次战斗。最终义和团和清军士兵弹药耗尽,退到了火车厢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在车厢里肉搏的就有华勇营的兵。
这些同为中国人的士兵互相扭打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他们有没有诧异,为何敌人长得像自家兄弟?但中国军团的士兵没有丝毫迟疑,因为他们屠杀同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7月6日,有一门清军大炮总在轰击天津使馆,但是,这门炮隐藏得非常好。于是,联军派出一队侦察兵去寻中国人的三磅炮的阵地。巴恩斯记录,"华勇营副总指挥布鲁斯少校带领的华勇营士兵,在英国军舰巴福鲁号火力掩护下,两次奉令进入一个村庄,不巧,敌人隐蔽良好。向他们持续猛烈地射击--布鲁斯少校腹部被划开一个大口子,极其勇敢的艾斯达尔准尉也受重伤。"这是一次没有效果的侦察,但是华勇营的士兵在炮火中逃命的路上,还一直不忘抬着英国皇家海军准尉艾斯达尔,即使他已经身受重伤,快要一命呜呼。
从7月9日至14日,联军开始向天津城发动全面总攻。
中国军团主要负责运输英国军队的大炮和弹药,护卫和协同香港炮兵,向西机器局军火库发起炮击。在他们的掩护下,日军迅速占领西机器局,随后将之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