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近代史

“华勇营”: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军团

时间: 2016-04-15 18:24:49

巴恩斯的书中还记录了一个场景:美国步兵受到严重创伤,迫切地需要担架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所以皮埃尔少校率领华勇营第一连和第七连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美军。但是,当美军军官发现这些增援部队时,他立刻站起来,焦虑不安地挥手示意他们退回去,因为,这里正是炮火最密集的地方。但是那些中国士兵仍然鱼贯小跑过来。皮埃尔少校又发现美军的弹药差不多都快用完了,于是欧理藩中尉又率领第六连的士兵运送新的武器弹药过来。但是欧理藩中尉和驮着武器的骡子都牺牲在路上了,不过,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仍然冒死前行。随后,华勇营拖住了前面大量的敌军,确保了日本军队右侧不受任何攻击。

华勇营在天津战斗中的表现,为他们迎来了一项殊荣--他们被允许佩带仅由英国精锐陆战部队佩戴的一种特殊勋章。这个勋章上印着天津城门,城门的拱门上有用汉字写的"天津"两个字。在底下的卷轴上用罗马字体写着"第一中国军团"和"天津"。

1901年,英国殖民者在威海卫为“中国军团”在庚子事变中阵亡的23名士兵树立的纪念碑。
1901年,英国殖民者在威海卫为"中国军团"在庚子事变中阵亡的23名士兵树立的纪念碑。

"阅兵式"上的沉默

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对北京城发动总攻。英军于中午才到达北京,巴恩斯中尉带领100名中国军团的士兵运送重型机枪和各国的大炮,行走不便,在最后几天,这些机枪和火炮基本上是用人力运达北京的。而希尔上尉带领华勇营第五连30名士兵,护卫一队装满弹药的独轮车。希尔上尉在事后的报告中写道:"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天气多么炎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笔直地向前走,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运输队,似乎他们从来不需要休息一样"。这一幕给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军总指挥,德国海军上将盖斯里,为了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特别颁布了一道嘉奖令。

8月28日,联军在紫禁城里举行了庆祝胜利的阅兵式。

早晨七点,联军在大清门前集中,然后八国联军、北京各外国使馆的使节和使馆卫队列队进入紫禁城。在乐队的伴奏下,联军队伍乱纷纷地喊着号子,尽兴地呼叫。

华勇营的士兵在巴恩斯中尉的带领下,走在受阅的英军队列中,香港军团与中国军团最后出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些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是第一次走进这个皇宫。尽管外国士兵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壮观的场面,……情不自禁想要拥抱、叫喊、舞蹈,或者诸如此类的疯狂举动",但是中国军团的士兵们始终沉默着。细腻敏感的巴恩斯察觉到他的部下的表情。他写道:"在阅兵仪式上,让那些中国人照顾这个被掠夺的城市,实际上,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他们静默的脸上写满了悲伤,……特别是当我们接近帝王生活的宫殿时,你可以发觉他们脸上充满了鄙夷与不屑和一种非常糟糕的表情。毋庸置疑,他们的心情比他们的表情还要糟糕"。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尊卑等级观念,在这一刻让这群中国青年的心里激起巨大的波澜。此刻他们正站在这个威严的封建权力的最高中心,他们不能不感到颤栗。但是,他们一如从前一样静默着。

紫禁城阅兵后,中国军团遵从联军的统一部署,分别进驻京畿的几处军事要地。主要是在有"津门首骚"之称的重镇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由巴恩斯统一指挥。在他的123名士兵中,有70人来自华勇营第四连,他们成为这个驻守河西务的主力部队。巴恩斯有意识地利用中国军团的士兵们特殊的身份,对当地村民进行管理,因此河西务一地比八国联军的其他驻地更早地进行了战后重建。同样地,驻守在通州的华勇营第五连也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甚至有些村庄主动要求华勇营派兵长驻,以防止频繁的土匪骚扰和劫掠。1900年10月21日,华勇营才回到威海卫。

1905年8月,英日第二次签订了同盟条约,威海卫的防御压力大为减轻,华勇营失去了利用价值。1906年6月,这支风光一时的雇佣部队被解散。华勇营尽管得到了英军的褒奖,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已经被打上"汉奸"的耻辱印记。不过对于这些来自中国底层,经常温饱不保的士兵来说,祖国和英军给予的优待比起来又意味着什么呢?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