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航空航天

波音在“外交”上的那些手腕儿

时间: 2016-04-15 19:42:01

"手腕"二:动员政府要员推销公司产品

在干线飞机市场上,买波音还是买空客,就像一个天平一样,除了必要的价格和性能砝码,其他方面特殊的收益往往成为了倾斜的最终决定者。为了最大化这些特殊的收益优势,发动本国政府要员扮演销售代理人,是波音公司推销公司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也充分证明,美国政府要员在波音的政府销售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预期的设想。

1993年,同样是得到了政府支持的欧洲空客在市场上已经抢占了可观的份额,然而同年波音公司只获得2架波音747的订货合同。为此,公司不得不关闭两条生产线中的一条,并解雇了1.6万名员工。为了走出困境,波音公司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利用公司在美国的战略地位,通过时任总统克林顿开展公关活动。克林顿总统亲自出马帮助波音公司寻找新市场,促成波音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订货合同,并把竞争对手空客公司挤出了沙特。

波音在“外交”上的那些手腕儿

2007年底,石油富国巴林的国家航空公司海湾航空经过董事会决议,将花巨资购买空客的飞机。波音公司在获知此事后,上报至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回应称"尽管空客开价比波音低4亿美金,但买卖仍有峰回路转的可能"。时任美国驻巴林大使艾力里及其主要经济官员立刻展开行动,对海湾航空管理层、董事会成员、政府要员、议员展开游说。他们甚至直接向巴林王子请愿,为波音公司争取订单,并承诺由后续来访的前总统布什进行协议签署。在强大的政府攻势面前,不到两周的时间,美国驻巴林使馆通知波音公司,巴林国王和王储已经拒绝空客报价,并指示海湾航空董事会与波音进行购买协议的沟通,以便在布什来访时签署。值得一提的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奇不甘看到空客落于下风,以个人名义发起了"最后一分钟公关",表示愿意紧跟布什脚步访问巴林,以图保住空客的订单。然而,波音最终仍然在2008年1月赢得订单。

由此可见,波音公司通过向本国政府开展强大的公关攻势,传播了一种"公司与国家是利益的共同体"信念,因而在波音公司的订单出现被夺走的危险时,美国政府就会义无反顾地政治介入。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