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急了,主动向中国妥协!中美关系大转折!
在王毅访美后,美国又再次向中国妥协,迫切希望与中国缓和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应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邀请,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将于11月8日至12日访问美国。这是巴以战争爆发后,美国又一次主动邀请中方高层访美。
在此期间,耶伦将同何立峰于11月9日至10日举行为期两天的双边会谈,旨在进一步稳定双边经济关系,并在关键经济问题上取得进展。什么是关键经济问题?就是美国一直以来对我国科技产业进行制裁的问题。这是美国主动妥协的又一个信号!
在最近一周时间内,中美双方也展开了密切的、涉及多个具体领域的交流。
1日,双方在维也纳举行了外交政策磋商,这次对话涉及复杂而敏感的国际形势和各自内外政策等多个方面。此前仅在2010年、2015年和2016年举行过类似磋商。
3日,双方在北京举行了首轮海洋事务磋商,双方就海上形势、海上安全、海洋经济和环境、海洋合作等议题坦诚、深入、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
中方对美国加大地区军事部署、针对中方频繁开展抵近侦察、怂恿支持NH当事国侵权挑衅等表达严重关切,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停止介入地区国家海上争议,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美方也提出了2点要求,第一是重申两国需要恢复军事沟通渠道,以避免未来沟通出现问题并发生误判;第二则是对中方在 NH“危险且非法”的行动表示担忧,要求中方改变有关方针。
虽然中美各说各话,未就 NH、TH问题达成共识,但这只是初次磋商谈判,能够坐下来谈,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了,极具信号意义。
因为中美最根本的矛盾还是地缘政治问题。近两年中美关系恶化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国不断在 NH、 TH等中国周边海域干涉挑衅中国主权,加大对 T的支持力度,妄图在海权上锁死中国。地缘纷争是决定一切合作的根本,中美首轮海洋事务磋商就是一次结构性的好转,是中美经贸、金融合作的前提。这一次磋商的意义,远远超过中美过往以来的多轮谈判!
4日,双方气候问题特使开展了为期3天的气候变化会谈。拜登仍然希望通过气候等议题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此外,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赔偿一事,拜登不愿意支付,反而寄希望于来自中国的帮助。
6日,双方在华盛顿重启核军控会谈,这是自奥巴马政府以来中美两国政府间的第一次核军控会谈。眼见中国核力量逐年增强,美国坐不住了。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签令撤销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朝鲜也将核战略写进了本国宪法,令美国感觉到了重重危机。但是拜登无力阻止,于是就瞄上了中国,害怕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加深。最根本目的就是借机缓和中美关系,遏制俄朝,要求中国削减核武库规模。
中美博弈至今,双方攻防互换,美国迫切要与中国对话的需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外交对话逐步扩展到了军事对话。而何立峰访美,更是为接下来中美两国元首在APEC峰会会晤做准备。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美国急了!
面对巴以战争的失控态势,美国急了。国内外面对的麻烦已经够多,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更是让美国手忙脚乱。以美国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同时应对俄乌战争、中东乱局和中美极限撕杀。而中东又是美西方的心脏,中东局势失控,可直接导致美国丧失全球霸权。于是,美国只能事急从权,暂时选择与中国缓和关系,稳住中国,控制住局势。这也是美国无奈下的妥协。
而中美关系真的会改善吗?
从短期来看,中美关系会有一个短暂的缓和时期。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终极博弈,依旧是不可逆的。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长期目标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影响美国的霸权,而美国的遏制损害中国发展的权利,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美国的承诺,根本毫无可信度。
在首轮海洋事务磋商的当天,美海军驱逐舰“杜威”号又闯入南沙群岛西北部周边水域,炒作所谓的“自由航行”。同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向菲律宾送去了海岸监视雷达系统,还计划向菲律宾提供一批小型警备艇,追加大型巡逻船。日本支援菲律宾就是充当美国的帮手,制衡中国,同时进一步给日本自卫队解除限制。有了美日撑腰的菲律宾大概率会更大胆和激进。美国一方面寻求沟通,一方面打压遏制小动作不断,说一套做一套的丑恶嘴脸没有丝毫改变!我们必须抛弃所有幻想。
中美之间,真正需要对方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如果真的想要缓和中美关系,就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否则,再多的对话也只能是消磨彼此的信任和耐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接下来,美国想谈,我们就陪他谈,中美关系缓和的窗口打开,中短期的金融市场肯定是利好的。想对抗就继续对抗,中国发展到今天,有充分的实力和美国斗争到底,我们也不怕。
中国稳扎稳打,不论美国怎样软硬兼施,都影响不了我们的战略。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决心,趁着美国积弊缠身,集中力量办大事,促生产谋发展,飞快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就能够赢取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