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中国大运起步时不比美落后 意外中断
研发制造体现国家意志
生产大飞机特别是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我国的夙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历波折。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做出了"大搞直升机、大搞运输机"的决策,先后研制了运-8和运-7H军用运输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走上了进口大型运输机解决航空运输能力不足问题的路子。1993年,大飞机计划再出发,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迅速展开。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6月,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立项,国产大飞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受2008年汶川地震后大型运输机匮乏制约抢险救灾的刺激,大飞机计划进程进一步加速。4年多之后,我国首款自主战略重型运输机运-20终于试飞成功。
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大型运输机相比,历时半个世纪直到此时才面世的国产大飞机无疑是个后来者,但是在著名军事专家、《舰船知识》主编宋晓军看来,这一点恰恰是其优势所在。他指出,运-20研制成功较晚,可以应用更新技术,具很强的后发优势。目前,运-20首秀后正处于加速和定型阶段,一些新出现的技术还有望继续应用上去,使其更为完善。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