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娱乐八卦

莱温斯基:1995年,我的蓝裙子被总统克林顿脱下,就在白宫办公室

时间: 2025-09-23 21:01:41

 很多年后再回看1995年的夏天,莱温斯基还在为毕业去向犯愁。7月,她在父母朋友牵线下拿到白宫实习名额,和一百多名年轻人一起闯进那个权力旋涡。

她的活儿就是跑文件、对接安排,遇见总统的机会少得可怜

直到11月13日联邦政府因预算僵局关门,绝大多数正式员工被迫回家,空荡荡的办公室不再让她跟总统之间有层层阻隔,有了面对面的机会。

两天后,11月15日晚,她抱着材料经过策略与顾问办公室时,看见克林顿一人坐在椅子上。她鼓起勇气说自己很仰慕他,门从此被推开。

那之后一段时间,电话会在深夜响起,门禁也忽然变得宽松

白宫里人手稀少,约见不再扎眼,几次见面就把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上。政府关门一直拖到1996年1月初才结束,门再次严起来,她的权限却没有跟着变大。

被保镖拦回,她被幕僚劝离,她开始在走廊里绕更长的圈,等一次能靠近的机会。

可她等来的不是机会,而是调岗。1996年4月,她被告知去五角大楼上班,理由轻飘飘,说是“为了更好发展”。

从那以后,电话成了唯一联系。她加快脚步回家接听,她把心情塞到给闺蜜的邮件里,哭、气、疑心,轮番上阵。

朋友和心理医生劝她收手,她不愿意听,直到有人顺着她的心意说“真爱都要受磨难”,她就把更多细节交给了那位新朋友——琳达·特里普。

特里普早年在布什团队待过,对克林顿的人马并不买账。

1997年秋,她把一摞摞录下的谈话找了出版经纪人,又在1998年1月直接拨给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

起初斯塔尔兴致不高,他正盯着“白水案”和保拉·琼斯的性骚扰民案,需要的是能把总统拖进法庭的把柄。

 

直到他在录音里听到另外的线索——有人向莱温斯基牵线介绍私人部门工作——怀疑这是封口的一部分,于是设下局,请特里普把她约出来。

1998年1月16日,酒店里刚坐稳,联邦特工就围了上来。她哭着不肯配合,斯塔尔换了打法,盯住第二天的葆拉·琼斯案庭审。他估计克林顿会本能否认,否认就可能触到“作伪证”的红线。

1月17日开庭,律师围绕“发生关系”的法律定义兜圈子,克林顿顺势否认。他绕过了陷阱,却也暴露了更多细节端倪。

几天后,网络写手德拉吉把这桩秘闻抛上网面,全国发烫。

白宫先是集体否认,希拉里冲在前面把这一切定性为“政治栽赃”。

电话风波没停下,录音没停下,证据还在往斯塔尔手里掉

1998年7月,莱温斯基交出一件蓝色连衣裙,表示:“我的蓝裙子被美国总统克林顿脱下,就在白宫办公室”,上面残留的斑点被检测出匹配的DNA。那一刻,故事里再也没有可以退的余地。

7月30日清晨,克林顿把妻子摇醒,承认过去的否认不实

当天午后,他又在白宫地下室接受大陪审团视频问询,先从个人简历讲到州长任上的政绩,再谈“美国梦”,四小时耗干问题的锋利。

可他也明白,时间拖不走证据。随后他承认“存在不适当关系”,把先前的否认归因于“定义不同”。

外面的风浪换了方向,白宫发表声明说是莱温斯基主动纠缠,前男友也跳出来作证她“早就扬言要在白宫搞出名堂”。

舆论当场分裂,有人指着她骂,有人冷笑说这套话术不可信。共和党抓住机会推进弹劾,斯塔尔的长报告把“作伪证”“妨碍司法”“滥用职权”逐条摆出。

 

1998年11月中期选举,民主党竟然小胜,众议长金里奇为失利背锅辞职。

弹劾程序仍然继续,12月19日众院表决通过,把案子送进参院

1999年初,经过三周拉锯,参议院两项指控票数都未达三分之二,弹劾失败。

丑闻没把民调一起拖下水,经济曲线也在那几年向上拐。到2000年,联邦财政写下了2400亿美元盈余的数字,支持率又稳了回去

克林顿的个人精力和政治能量都被消耗了个干净。

2001年1月20日,他走下白宫台阶,那段被录音、证词、蓝裙子、法庭问答串起的年月在身后慢慢合上。

从此莱温斯基在人群里背着一个标签,克林顿也在书架上多了一章难以跳过的篇幅。

很多人只记住了网文标题和晚间新闻里的几个镜头,时间往前推着走,留下的顺序却清清楚楚:1995年关门的白宫、1996年的调岗、1997年的连任与崩溃、1998年1月17日的庭审、同年夏天的DNA与告白、冬天的弹劾投票。

每个节点都有人按下录音键、有人拿起话筒、有人签下陈述。

等到尘埃落下,谁也没能把那些日期从彼此身上抹掉。

但克林顿却有了另一个复杂的评价,这也与多年之后他被曝深陷爱泼斯坦萝莉岛事件呼应上了。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