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超大油田问世,沙特产油国位置被取代,美嗅到危机
据路透社区最新消息报道,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720万吨,相当于169万桶/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但沙特连续第九个月保持中国最大供应国的排名。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沙特石油出口数据下降是正常的。早在之前沙特的能源部长就表示,沙特已不是原来的石油大国,而是能源生产国。众所周知,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也是国内的经济命脉,但是如今的发展趋势是能源转型,绿色低碳是21世纪能源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新能源实现绿色发展,所以沙特也在为转型作出调整和努力。
沙特产油国位置被取代
从整个国际局势和全球石油出口供应链来看,中东国家在这次的能源转型中,损失了很多利益,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因石油出口和利益争夺而日渐不稳定。能源结构的大调整意味着原本的石油出口大国不复存在,原本处在原油出口核心地位的沙特,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不仅在国际地位上出现危机,中东地区内部也是不太平。出口减少导致国内经济低迷,而国内也是人心慌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为了转移矛盾,甚至和其他国家发生武装冲突,伊朗则整合什叶派势力,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等国扶持武装代理人,与沙特阿拉伯展开激烈博弈。
能源结构大调整,加之新冠疫情对原油进出口的不利影响,在双重危机之下,国际能源博弈日趋激烈,中国的能源安全也面临着威胁。虽然目前国际能源局势不明朗,但是中国仍在挑战中不断前进,国内的新能源开采工程正在稳步前进,近日传来了好消息。
中国取得重大突破
据媒体报道,我国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研发、勘探和努力,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石油勘探获得重大成果,中国首个超10亿吨级大油田问世。这一重大突破将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支撑,加快建设综合能源服务体系的步伐。
中国近年来不断布局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但能源转型必须有科技的支撑,中国页岩油这一勘探技术的不断突破,将推动中国能源技术可持续进步。在国际新形势之下,中国页岩油的新突破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美国也开始嗅到了危机,拜登自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众所周知,“美元霸权”是“美国治世”的基石,美元与石油绑定是“美元霸权”的基石。自美元石油体系形成以来,美国依靠“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在全世界疯狂收割为自己输血,不过随着美国的相对衰落和霸权的动摇,“石油美元”也不再稳固,各国正在寻找去美元化的道路,开始发力“狙击”美元。
日内瓦美俄领导人峰会前夕,俄罗斯针对美元出台两项措施,助力普京在会晤期间对美国施压,第一项是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减持美元直至缩减为零;第二项是如果美国继续因克里米亚事件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将考虑放弃本国原油进出口以美元结算,转而使用欧元或人民币。
相对而言,第一项措施只是俄罗斯本身的货币政策调整,不涉及美元的全球地位,但俄罗斯作为世界重要产油国,第二项措施一出对“石油美元”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仅2019年一年俄罗斯对外原油出口就达到一千二百多亿美元,占全世界原油出口总额的将近百分之三十,放弃美元结算必然动摇“石油美元”根基。
因为世界并没有统一的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包括原油的结算都是使用美元的,货币掌控再加上在中东地区的军队加持,使得美国几乎一家就决定了全球原油的定价权。
而俄罗斯一旦放弃美元结算,苦美久矣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必然趁机倒打一耙,借机夺回本属于产油国的石油定价权,与此同时,缺乏世界货币的国际社会必然会再重新采用另一种稳定货币替代美元。
鉴于欧洲和各大产油国关系不好,这一货币更有可能是人民币,深受“石油美元”之益的美国自然清楚原油结算权的重要性,如果人民币真的取代美元的原油结算货币地位,那美国的霸主地位就彻底倾覆了。
中国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其实已然对“石油美元”出手了。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最大原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在全球石油交易结算中的话语权空前扩大,中东和非洲的一些产油国开始直接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向中国出售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