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特朗普将全世界骂了个遍,提词器坏了也挡不住他的火力
9月23日,纽约联合国大会第80届会议现场,气氛本该庄严,局势却因一人突然沸腾。特朗普一开口,场面立刻脱离常规,演讲持续近一小时,节奏凌厉,火药味十足。
他没有控制情绪,几乎将整个国际舞台从头数落到尾,直接点名,毫无保留。一场本应陈述国策的发言,硬生生演成了全球外交的“批斗大会”。
联合国的讲坛,成了特朗普的舞台
2025年9月23日,特朗普站上联合国大会讲坛。原定15分钟发言,他硬是讲了近60分钟,语速飞快,频频提及过去八个月的“政绩”。
开场不到两分钟,他就将矛头对准联合国本身。电梯故障、提词器失灵,这些本应琐碎的细节,在他口中成了“联合国效率低下”的证据。他指控联合国机构内部腐败,翻出当年翻修大厦的陈年旧账,强调自己曾提出报价更低的重建方案,未被采纳。
随后他全面发难,强调自己正在执行的“能源主导”政策,重申美方拒绝被全球环保议程牵着鼻子走。
面对气候问题,他断然抛出一句:“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骗局。”这句话不只轰动了会场,也迅速引爆媒体。他并未停步,继续攻击联合国推动的全球气候行动议程,认为各国过早放弃传统能源,将陷入经济衰退。
“所有气候预测都错了,那些做决定的人都是蠢货。”这类表达,在演讲中反复出现。
他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成为除伊朗、利比亚、也门外,全球唯一三次退约的国家之一。现场各国代表哗然,一些国家代表甚至拒绝鼓掌回应。
接着,他又批评联合国秘书长在绿色转型上的引导。他不点名地提到,有国家声称“投资2万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对欧洲,他连发警告。声称欧洲因节能政策导致17.5万人死于高温,怪罪绿色能源“成本高昂、限制电力供应”。
这场演讲,直接冲撞联合国几十年来对环保与多边合作的共识。特朗普仿佛不在求支持,而在逼对手就范。
诺奖、战争与自我神化
演讲中段,特朗普语气骤变。他开始列举自己上任八个月以来在全球斡旋中取得的“外交胜利”。
他宣布,七场地区冲突因他而止。名单包括印巴、以伊、埃塞俄比亚与埃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等区域对抗。
他抬高嗓门强调,如果没有美国介入,这些冲突会继续扩大。但他并未提供谈判文本,也未列出中止冲突的机制。“没有联合国参与,完全是我们做的。”他说得干脆。
然而这些地区情况复杂,仅靠美国表态很难左右局势。巴基斯坦方面当即通过媒体回应,对美国调解并无太多印象。“印巴停火多靠本地对话。”印度外交系统也传出不解。
特朗普对这些质疑视而不见。他转而高调表示,这些外交成果足以为他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没有停下。接着,特朗普谈及“午夜之锤”行动,称美军出动B-2轰炸机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
“午夜之锤”行动
伊朗外交部立刻发表严厉声明,指出该言论恶意挑衅,将向联合国抗议。他在演讲中提到,“伊朗的前军事指挥官多数已阵亡”,语气平静,内容震撼。
联合国安理会部分成员国当场面露不满,尤其是俄罗斯、法国与英国代表。
紧接着,特朗普谈到加沙局势。他表示美方坚定站在以色列一边,并将继续否决任何“不公平的停火提案”。
这一表态使现场部分代表起立离席。过去一年,加沙局势已导致数万人伤亡,国际社会普遍呼吁缓解紧张。特朗普的说法直接挑战这些呼声。
欧洲国家代表团一度陷入混乱。德国、挪威、爱尔兰代表相继传出抗议。演讲被中断近两分钟,场内嘘声不断。
特朗普不为所动,继续宣布:“我领导下,美国是世界最强国家——经济、军事、能源、信仰全都最强。”
整段内容,俨然一场“美式优越”展示。他将个人置于国家上方,将国家置于世界之上。
欧洲无一幸免,外交枪火全面扫射
特朗普的火力从中东转向欧洲,语速加快,语调拔高,全场代表神情开始紧绷。
他将矛头指向北约各国,称其“只享受保护,却不愿承担代价”。德、法、意、西、荷等国家轮番出现在批评清单上,尤其德国被多次提及。“他们嘴上制裁俄罗斯,背地里却还在买油气。”他斥责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行动迟缓、态度模糊,称其双标行为“让美国疲于奔命”。
英国外交代表表情凝固,法国代表低头记录,德国代表团成员则开始在文件夹中翻找相关回应材料。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宣布已准备针对部分欧洲商品加征关税。“他们不合作,那美国就要采取行动。”美方的代表席没有回应,全场却因这句话再次出现小范围骚动。
他进一步点名挪威、丹麦、芬兰“为了环保梦想而牺牲国家产业”,指责欧洲国家“假装道德优越,却通过转移制造业污染其他国家”。现场一片肃静。
然后他将攻击焦点锁定英国伦敦市长。他连续重复三次“糟糕的市长”,并称“整个伦敦已经彻底变样”,还提及宗教背景,引发强烈反弹。英国外交代表当场写信递交会场秘书处,对言论提出抗议。
这波批评迅速引发一连串反应。联合国部分成员开始对特朗普的演讲时间超限、内容越界表示不满。
他没有停下来,继续质疑欧洲移民政策。“你们现在的城市,已经不属于你们。”他指欧洲“放任非法移民”,导致“社会秩序恶化”,并引用未经核实的数据来说明欧洲“暴力犯罪率上升”。
荷兰代表团离场抗议,葡萄牙代表低声交谈,捷克代表面色阴沉。
他接着指出:“你们的国家将下地狱。”这句话一出口,会场一度失声。
他指责欧洲各国“无作为”,将世界安全“扔给美国人来处理”。他语调平稳,但内容几近威胁。美国记者席上一片安静,多名摄影记者停止拍摄,开始同步发送现场稿件。
随后他又提到北约预算,要求欧洲“立即增加军费”。德国代表回应称,德国已经履行多数义务,但特朗普没有停止。
这场对欧洲的“外交扫射”持续了足足十多分钟。他不看稿子,不停顿,几乎不重复内容。欧洲各国代表陆续交流意见,部分国家临时更换发言顺序以做回应。
演讲中段,特朗普扬言,美国可以“独自保障世界安全”,无需再承担“没有回报的义务”。他质问欧洲国家“哪一次真正帮助过美国?”,语气咄咄逼人。
这段讲话后,多国代表团召开闭门会议,准备草拟声明回应美国言论。一场联合国外交风暴已无可避免。
他没有给出调和空间,也没有使用缓和语言。整个演讲如同一场对欧洲多国的政治轰炸,火力覆盖,节奏猛烈,场内外交张力飙升至峰值。
拉美、气候与结尾的最后一击
最后十分钟,特朗普将战线拉向南美。他指责委内瑞拉政府破坏市场秩序,非法操控本国货币。接着,他突然点名巴西。
他说巴西对美国征收“不合理的高关税”,并称其政府干涉美国公民自由。
巴西代表起身离场。数分钟后,巴西总统卢拉在另一场会议上不点名回应,提及“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全场代表起立鼓掌。
特朗普演讲并未收束,而是将攻击火力集中在气候议题。他否认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称“气候危机是一场骗局”。
这一说法迅速引发外界质疑。世界卫生组织次日发表数据纠正,指出该数字并无科学依据。多家媒体展开事实核查。
他又补充:“你们现在不想要奶牛了,我猜他们想杀光奶牛。”语气夸张,会场一片尴尬。
亚洲国家也没能幸免。他提到“亚洲把大部分垃圾直接倒进海洋”,现场数个代表团低头交谈,随后提出强烈抗议。
整个会场多次因内容激烈而陷入混乱。各国代表走动频繁,会后媒体用“失控”“挑衅”“火药桶”形容这次发言。
特朗普却毫无收敛。他回顾自己“每一项政策都对”,并提及“最畅销的帽子”,强调“特朗普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对的”。
这顶帽子,成了他最后一次自我宣传的标志物。整场演讲在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中结束,毫无外交致谢与告别礼节。
演讲后,白宫发言人公开批评联合国电梯故障“可能是蓄意行为”。媒体曝出一张截图,内容称联合国工作人员曾玩笑“要让特朗普走楼梯”。
随后联合国秘书处否认该说法,称设备维修问题早已提交报告。相关调查尚未公布结果。
美国目前拖欠联合国超30亿美元会费。多名联合国雇员面临工资推迟、预算冻结等压力。
特朗普在全场沸腾的气氛中退场。联合国大会进入下一个国家发言时,代表席仍未恢复平静。
他的演讲不只改变了节奏,更留下了浓厚的不安。整场风暴,不仅震动外交场,也打乱了会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