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综合热点

上合会议结束,印防长离开青岛,临走前拒签联合声明,理由很荒唐

时间: 2025-06-29 18:34:37

 上合防长会结束,印度公开和其他九国唱反调,拒绝签署联合声明。那么,上合防长会期间,出现了什么小插曲?印度拒签联合声明的举动,究竟又有何用意?

6月25日至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在青岛举行,十个成员国的防长悉数到会。其中,白俄罗斯作为新成员首次亮相上合组织,印度防长辛格自2020年边境冲突后首次访华,更为这场本就引人注目的会议增添一丝微妙气氛。

会议上,中国防长董军提出“稳定锚”的定位,强调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与霸权行径,希望通过深化合作应对全球安全挑战。而就在所有成员国即将签署一份联合声明时,印度却突然拒绝落笔,以“声明未明确回应跨境恐怖主义”为由退出会场,令原本顺利推进的闭幕议程横生枝节。

实际上,在这份声明中并未点名任何国家,也未对印巴冲突进行倾向性表述,印度却坚持以“未体现关切”为由否决,实则是借5月份对巴基斯坦的“朱砂行动”重提旧账,试图在多边平台上延续双边纠纷的话语权。印度媒体迅速跟进炒作,声称联合声明“模糊软弱”,却无法掩盖其借机操弄地缘矛盾、刷存在感的本质企图。

而这并非印度第一次在上合会议上搞特殊化操作,过去几年,印度方面对上合机制始终保持形式参与、实质排斥的姿态,会议该到场则到场,但凡涉及集体表态或者联合行动,印度不是冷处理就是另起波澜。例如近日上合谴责以色列打击伊朗,印度就选择回避讨论。此次联合声明,印度再次以“独立立场”自外于集体共识,暴露出其一贯奉行的“有限责任外交”思维,即想借平台彰显影响力,又不愿承担多边义务。

此次辛格访华期间,与董军防长会晤时还作出了“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双方关系向好”的善意表态,转身却拒签联合声明,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印度既无意彻底融入多边合作框架,也不愿在关键议题上与中俄伊等国家站队,而是要维持战略模糊、两头下注的空间,这种来而不融的操作,实质上是在消解组织共识、扰乱区域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与北约海牙峰会几乎同步进行,一个是以西方安全集团为核心的高成本联盟闭门会议,一个是覆盖欧亚大陆、强调平等协商的合作平台,两者构成鲜明对比,而印度显然试图在两者之间左右逢源,在上合露脸是为了维持话语存在,在拒签中凸显所谓“独立自主”,但其真正目的,不过是继续塑造“南亚强权”的地缘身份,通过制造矛盾提升自身战略位阶。

从更大格局来看,印度此举表面是维护“反恐立场”,实则是以此为借口将国内民粹主义的安全焦虑带入国际场合,既想在国内宣扬“强硬姿态”,又希望在国际社会保留回旋空间,而这正是莫迪政府惯用的政治操作,将外交议程服务于内政需要,以地缘强硬掩盖结构性困境。

尽管印度半路出幺蛾子未能签署联合声明,但中方仍顺利协调其余国家推动会议议程,这说明上合有能力有信心在不依赖某一方的前提下继续前行,而印度的边缘化操作,反而加速其在组织中的“自我边缘化”。这也意味着,上合机制下一步将更多聚焦于制度建设与合作执行力的提升,而不再为个别国家设置特殊通道。

 

总的来说,在十国共识日益巩固的今天,印度的拒签丝毫不影响大势所趋,未来的上合架构将更加重视制度执行与成员间实质协作,而那些一再制造“例外”的国家,终将因自身失衡而被集体边缘化。毕竟,在国际秩序逐步多极化、区域合作逐渐制度化的背景下,那些既想要话语权又拒绝承担责任的国家,最终将难以立足。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