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完印巴空战后得出结论,中国霹雳15E射程反向虚标!
日本一位前自卫队军官,同时也是有名的军事评论员小野田康弘,在深入“研究”印巴空战后,通过日本媒体发布了他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就两大“震撼”结论:一是说中国的霹雳15E导弹反向虚标,官方明明标注射程只有145公里,结果在实战中180多公里外就打下了印度的飞机;二是断言中国自用版霹雳-15射程达200-300公里,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媒体发布了他的研究成果
回顾这场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p战斗机与霹雳15E空空导弹的组合,宛如一把利刃,让印度空军无法抵挡。霹雳15E凭借超远射程和强大性能,成为战场上的“明星武器”。据相关报道,巴空军歼-10Cp战斗机发射的霹雳15E导弹,在约181.5公里的超远距离上成功击落印军战机,其中不乏法国“阵风”战斗机、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这样的先进机型。这一战绩让全世界对霹雳15E的实力有了全新认识,也让中国军工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霹雳15E空空导弹
所谓“反向虚标”,实则另有隐情
日本方面质疑霹雳15E反向虚标,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是对导弹技术和实战情况的片面理解。导弹的射程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从技术原理角度来看,霹雳15E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一先进技术允许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两次点火。在初始阶段,导弹依靠第一段药柱点火获得强大推力,迅速加速并爬升高度;当飞行至特定阶段,第二段药柱点火,为导弹提供持续动力,使其能够保持高速飞行状态,从而大大延长动力航程。
日本媒体译文版
在实战中,弹道设计对射程影响也极为关键。霹雳15E采用高抛弹道设计,发射后快速拉升进入空气稀薄的高空,这里空气阻力大幅减小,导弹能够利用高空的重力势能,以较小的能量消耗维持飞行,减少不必要的弯路,进而有效提高射程。据专业分析,这种高抛弹道设计理论上可使霹雳15E的最大射程突破200公里。此外,发射条件如载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同样会对导弹射程产生显著影响。当载机在高空高速状态下发射霹雳15E时,导弹能获得更大初速度和更好的发射起始条件,射程自然会得到提升。
中国官方标注霹雳15E射程为145公里,并非虚标,而是基于综合考量给出的一个较为保守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是在常见发射条件和标准作战环境下的射程指标。而在印巴空战中,特殊的战场态势、有利的发射条件以及先进的弹道设计等因素叠加,使得霹雳15E展现出超过标称射程的强大实力,这恰恰彰显了中国军工技术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创新能力。
霹雳15E
自用版霹雳15更强实力,更高威慑,毋庸置疑
相比外贸版霹雳15E,中国自用版霹雳15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也是让日本深感威胁的关键所在。从技术层面来看,自用版霹雳15在诸多核心技术上进行了升级与优化。在动力系统方面,其双脉冲发动机技术更加成熟,通过对发动机内部结构和推进剂配方的深度优化,实现了更高效的能量释放和更精准的推力控制。这使得自用版霹雳15在飞行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更强劲的动力,有效延长射程,还能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飞行速度和姿态,大大提升了导弹的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
在制导技术上,自用版霹雳15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某型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和复合制导体制。某型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拥有数量更多、性能更优的收发单元,具备更强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精准识别并锁定多个目标,同时有效抵御敌方的电子干扰,确保导弹始终保持对目标的稳定追踪。复合制导体制则融合了多种先进的制导方式,如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红外成像制导等,不同制导方式在导弹飞行的不同阶段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凭借这些技术升级,自用版霹雳15的射程大幅提升,外界普遍推测其射程可达200-300公里。如此超远的射程,意味着装备自用版霹雳15的中国战机,在空战中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强的威慑力。在面对潜在对手时,中国战机可以在更远距离外率先发动攻击,使敌方战机在还未进入有效攻击范围时,就陷入被动防御的困境。这种先敌攻击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己方战机的安全,还能在战争初期迅速掌握战场主动权,对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产生巨大的冲击。
霹雳15
霹雳17、中国某型空空导弹,日本还不配的高端“大杀器”
在霹雳15系列大放异彩之时,中国还有两款更为强大的“大杀器”,霹雳17和中国某型空空导弹,这两款导弹才是真正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如坐针毡的存在,至于日本,还远远“不配”让它们登场。
霹雳17堪称“预警机杀手”,霹雳-17对高空、高速、高机动的隐形战斗机等目标的射程约为500公里,这一数据基于其弹体设计(弹长6米、弹径300毫米)和动力系统,不可逃逸区可达200公里。从外观上看,霹雳17采用无翼式“光杆”气动布局,弹体尾部设有四片类似梯形的气动舵面。这种独特的布局大大减少了导弹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能够让导弹以更高的速度飞行,有效提高了导弹的机动性和突防能力。在动力系统方面,霹雳17配备了更为先进的三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传统的双脉冲发动机,三脉冲发动机可以实现多次点火,在导弹飞行的不同阶段提供更精准的动力输出。这使得霹雳17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能保持高速状态,即使在射程末端,依然具备强大的动能和机动性,能够对目标实施致命一击。
霹雳17
其先进的某型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和多模复合导引体制,赋予了霹雳17强大的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某型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拥有数量众多的收发单元,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以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轻松锁定敌方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多模复合导引体制则融合了多种制导方式,如雷达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等,不同制导方式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导弹在各种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即使敌方目标采取各种干扰措施,霹雳17也能凭借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霹雳15E雷达导引头残骸
而中国某型空空导弹同样实力非凡,它采用冲压动力主动雷达制导,是一款超远程空空导弹。其射程高达500公里以上,巡航速度可达6马赫甚至更高。pL-21通过改进燃料和气动布局(无翼式“光杆”设计),最大射程可提升至1000公里,这一版本还具备9马赫末端速度,进一步压缩敌方反应时间。中国某型空空导弹配备了主动雷达和红外成像双模制导系统以及双向数据链路制导技术。主动雷达制导模式下,导弹能够在远距离上发现并锁定目标,红外成像制导则在近距离内发挥优势,即使在复杂的背景环境下,也能准确识别目标的红外特征,确保导弹精准命中。双向数据链路制导技术让导弹与载机之间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载机可以根据战场态势对导弹进行实时引导和控制,使导弹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J-20侧弹仓挂弹
这两款导弹主要针对的是敌方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关键节点目标。在现代空战体系中,预警机如同空中的“大脑”,负责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引导;空中加油机则是延长战机作战半径的重要保障。一旦这些关键目标被摧毁,敌方的空战体系将陷入混乱,战机的作战效能也将大幅降低。中国拥有霹雳17和中国某型空空导弹,就意味着在未来空战中,能够从根本上削弱敌方的空战体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六代机挂弹
结语
从霹雳-15E的“射程争议”到中国某型空空导弹的“千公里威慑”,中国军工正以“非对称优势”重塑亚太安全格局。当日本还在争论“虚标”时,中国已进入“导弹代差时代”,这不是简单的武器竞赛,而是工业体系、科技实力与战略思维的全面碾压。
体系化作战
从最初的仿制起步,到如今自主创新成果斐然,中国空空导弹技术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这背后,是无数中国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国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日本的无端指责,不过是其面对中国军事技术飞速发展时的焦虑与不安的体现。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回应外界的质疑与抹黑。未来,中国军工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的不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