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合名单,冒出个亚洲国,拒不签字的马克龙,要支持中国主张
美国和胡塞武装之间的交手,在近日不断升级。日前,美军公开宣布,成功击落了四枚来自胡塞的反舰弹道导弹,这是美国不到一周内,第三次对胡塞武装发动攻击。
【美军司令部声明截图】
在此之前,一艘悬挂着马绍尔群岛国旗、由美国公司管理和运营的集装箱货船在亚丁湾遭到袭击。幸运的是,经检查后发现,该船只受损并不严重,船上人员也没有伤亡,仍然可以继续航行。而在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胡塞武装发言人,就公开承认他们是发起这次袭击的。在这之后,美英就发起了打击行动,显然,美方对也门的第三轮袭击是一场"报复行动",美国官员也坦言,这次行动是对胡塞武装袭击美国船只的回应。
胡塞与美国的真正交锋,可以从本月9日开始说起。当时,红海内的3艘美国军舰和1艘英国军舰,遭到了胡塞武装的攻击,这是胡塞武装首次在红海上对美军舰发动军事行动。而就在胡塞行动的第二天,美英两国联合在也门境内,对多个与胡塞武装相关的目标进行了打击。为了给自己的袭击行动做辩护,当天晚些时候,美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9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声明。
有意思的是,在这份联合声明名单中,冒出了一个亚洲国家——韩国。其实,韩国的名字出现在这里,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二则是西方世界,向美国示好。但考虑到胡塞武装背后站的是伊朗,韩方此举,显然有些“记吃不记打”。
【韩国船只被伊朗扣押】
我为何这么说?去年9月,为缓和与伊朗关系,美国曾承诺归还伊朗被冻结的资金,作为交换,伊朗也同意释放被扣押的美国囚犯,然而伊朗把人放了之后,美国却又立马变卦,指使韩国再次扣留了伊朗的资金。这令伊朗感到十分愤怒,公开指责韩国失信,为了报复甚至还扣留了韩国商船。如果韩国再次招惹胡塞,无疑就是主动送上门当“炮灰”。
与韩国的“激流勇进”不同,法国这次选择了“激流勇退”。在美英对胡塞进行第三次打击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出于对局势升级的担忧,法国决定不加入此次行动,并拒绝在美国的联合声明上签字。
法国之所以选择退出,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了避免黎巴嫩局势升级。法国与黎巴嫩关系具有很深的渊源,历史上,法国曾是黎巴嫩的委任统治国,也是现代黎巴嫩国家的缔造者;1943年,黎巴嫩宣布正式独立后,法国仍在通过经济援助、军事驻扎以及政治干预等方式介入黎内政外交。在法国眼中,黎巴嫩俨然就是其在中东的“落脚点”。
【法国总统马克龙退出美英行动】
最近巴以冲突的战火,已经蔓延到了黎巴嫩,此前,以色列在黎巴嫩境内,斩首了哈马斯高层后,遭到了黎巴嫩武装势力真主党的导弹袭击报复,同时黎巴嫩政府,也发声谴责以色列力挺哈马斯;为表报复,以色列日前在黎巴嫩南部发动了空袭,真主党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塔维勒,在这次空袭中丧命。
为缓解局势,最近几周,法国的外交活动主要围绕黎巴嫩展开,一旦其加入对胡塞的打击队伍中,无疑会导致其在化解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关系的谈判中,丧失所有筹码,到时候黎巴嫩的局势也会彻底失控。
其二,美英的联合打击对胡塞武装的影响并不大。在之前的两轮打击中,美英使了不少力气,据美官员透露称,美军大约发射了150枚精确制导导弹,但这只对胡塞武装的进攻能力,造成了20%至30%的损害或摧毁。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打下去,胡塞武装也并不会有太大折损,反而是中东局势,可能会因为胡塞与美国的“一来一回”而迅速升温。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张军】
对于法国来说,继续参与美国的打击行动,明显弊大于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继续打下去,不如退一步,跟着中方主张走。那什么是中方主张呢?
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上,中方明确表示,美英对胡塞的打击,对缓解局势并无作用,并指出,红海水域是重要的货物和能源运输通道,希望各方,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大国,能发挥建设性负责任作用,共同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
中方的主张,马克龙无疑是认同的,在宣布退出决议时,马克龙强调,胡塞武装一事,应当被视为“外交”而非“军事”问题,法国将继续通过外交倡议、决议和讨论来呼吁停火。
不得不说,法国的这一决定,无疑是明智的。
我们看到,什叶派之弧(包括也门胡塞武装、真主党在内的武装势力)与美以的冲突正在向扩大的方向发展,什叶派之弧这次是誓要把美国势力赶出中东的。而美国正值选举关头,属实不想太过介入,但为了保住其在中东的霸权以及世界老大的地位,也只能对以色列言听计从。而以色列这边,总理内塔尼亚胡身陷贪污囹圄,只能通过战争这张王牌,在总理的位置上苟延残喘。此等僵局面前,任何一方都无力介入。
我们能调解的了沙特和伊朗,这次却不适合出手劝和巴以。因为这是一个死局,是联合国和美国这么多年都解不开的死局。这种情况下,像韩国一样火上浇油不可取,贸然劝和更不可取。因为通过外交倡议呼吁停火,阻止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才是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