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军事评论

再看运30 中国军改取得战术成果的基础

时间: 2016-04-15 20:52:54

高风险的车机平行研发

对比以上几款运输机数据不难发现,A400M的货仓尺寸不仅相比C130增大不少,货仓宽度竟然比伊尔76更大。这使A400M具备运输更大战车的能力,而欧洲版"斯特赖克"装甲车,正是德国牵头研发的"拳击手"装甲车。与"斯特赖克"装甲车脱胎于加拿大LAV Ⅲ装甲车不同,"拳击手"装甲车从设计伊始就是一款立足模块化与信息化作战的战车,更为重要的"拳击手"是以当时尚未成熟的A400M运输机的运力为参照("拳击手"的原型车于2002年面世,而A400M的原型机直到2009年才首飞),不仅具备了更强的防御能力,其独特的战斗方舱结构也令其功能拓展转换、战场修复等更为灵活。目前"拳击手"装甲车已配备双管120毫米迫击炮与和"美洲虎"步兵战车通用的35毫米步兵战车模块等重火力模块,这些都是"斯特赖克"装甲车难以企及的。

再看运30 中国军改取得战术成果的基础

图为A400M货仓内的1辆法军VBCI装甲车,这款装甲车的尺寸相比"斯特赖克"稍大,而A400M的货仓内仍有空间余量,可见A400M在中型运输机中首屈一指的运输能力。

相比"拳击手"装甲车的优异性能,目前更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以德国为首的国家,敢于进行风险极高的车机平行研发。前文已提到"拳击手"装甲车是参照当时尚未成熟的A400M运输机设计的,如果A400M运输机最终夭折,"拳击手"则将沦为一款传统中型运输机难以运输的鸡肋型装甲车。而正是这种相当现实的风险,令英国放弃合作研发,转而组建美式的数字化轻装装甲步兵旅,从而在战场上重走了一遍美军"斯特赖克旅"的弯路。但随着A400M运输机的成熟,"拳击手"的优异性能也正被逐步体现。通用型"拳击手"装甲车拥有14立方米的有效容积,而"斯特赖克"装甲车仅有11.4立方米,而两款装甲车能搭载9人步兵班,相比之下"拳击手"的舒适性(车内甚至可舒适乘坐身高2米的士兵)与改进潜力无疑更大。综上所述,与A400M类似的运30运输机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再看运30 中国军改取得战术成果的基础

仅就"斯特赖克"装甲车本身而言,这是一款完全新概念的战车,我们无法用此前的步兵战车或装甲运输车将其归类。"斯特赖克"装甲车实际是以车族化满足了陆军在信息化环境中对中低烈度作战中的大多数战力需求,而这类作战也正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有鉴于此,"斯特赖克"装甲车不仅可视作美国陆军装备对战场新需求的反馈,以其为核心的"斯特赖克旅"也展现了陆军在新时代的作战形态,只不过"斯特赖克"装甲车与C130的组合难以胜任需求,而"拳击手"与A400M的组合则可以。尽管中国现役的ZBL-09型轮式战车更类似于"斯特赖克",但运30运输机的出现事实上却为中国陆军开启了通向新时代的大门。根据现有数据,运30的相比A400M略小,最大商载33吨,明显高于此前运9的25吨。而参照A400M的货仓尺寸,运30也将能运输比ZBL-09更大的装甲车。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