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曾警告:一旦中美开战,美军5000枚远程导弹将在3周内耗尽.
CSIS的团队推演从台湾海峡东部开始,美军得靠空军和海军从关岛、日本基地出击,因为陆军大规模投送太远太难。远程导弹就成了主力,专门砸中国大陆的港口、指挥中心和补给线。
JASSM是空射巡航导弹,射程远,精度高,能从B-52或F-35上发射,LRASM则是海军版的反舰导弹,专治舰艇。报告里算得清清楚楚,开战头几天,每天得扔150到200枚,后面强度一上来,就飙到300到500枚。先瘫痪火箭部队和高超音速武器,不然美军航母和基地就得挨炸。
结果呢,三周下来,5000枚基本见底。如果战争拖长点,或者中国反导系统多拦截几发,极端情况下一周就得光。
美军这些年国防预算花得飞起,2023财年就上万亿,可导弹这种消耗品总觉得跟不上趟。JASSM的库存据说就4000多枚,LRASM更少,大概几百。生产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主力供应商,一年出几百枚,生产线拉长了也得几个月才能补上。
报告点明,这不是小事儿,高强度打仗不像伊拉克阿富汗那种低烈度,台海这块儿两边都是大国,火力对轰起来,导弹跟炮弹似的飞。
美军还得顾着多线,砸防空网、后勤线、工业区,弹药需求雪球似的滚大。更别说补给线过太平洋,基地少,容易被东风系列盯上,一轮打击就断粮。
2023年2月,美国就开始评估工业基地,承认长程弹药产能跟不上。国会也动起来了,预算里加码导弹采购。到了2024年,空军砸了32.3亿美元给洛克希德,签独家合同,覆盖JASSM第22批和LRASM生产。
2025年7月31日,预算再升,空军直接批43亿美元买JASSM和LRASM,35亿美元添AMRAAM。8月1日,国防部一口气扔出78亿美元合同,涵盖数百枚新导弹。9月又跟进,洛克希德拿下95亿美元大单,目标是把年产量从几百推到上千。
这补得够吗?两年时间产量翻倍,可高强度冲突一开,几天就清仓,生产线再快也追不上消耗。
2025年7月31日,CSIS又推新报告《灯灭?模拟中国大陆对台湾封锁》,基于26次推演,换了个场景:不是登陆,是封锁台湾。结果还是老问题,导弹库存成瓶颈。
报告说,美军得靠这些长程家伙事儿突破封锁线,护航商船,打击封锁舰艇。开头几天还行,后面库存一紧,就得抠着用。台湾经济直接瘫,电力供应断,岛上灯灭一片,但美军也扛不住,航母群得退后,空军出动频率降。
跟前份报告一脉相承,强调产能不足,补给链脆弱。
美军这些年迷航母、隐形机,花钱如流水,F-35项目一拖再拖,超支上千亿,可导弹这种“一次性用品”总搁一边。报告直戳痛点:高端装备亮眼,库存却刚够用。台海打起来,地理上美国吃亏,导弹得跨洋飞,途中还得躲雷达。
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强,东风导弹射程远,基地一炸,补给就卡壳。政治上呢,美国老百姓不爱打持久战,伤亡一多,经济一紧,反战声浪就起。
欧洲盟友远水救不了近火,日本韩国顾自家安全,不见得全力跟。
俄乌经验在那儿摆着,乌克兰天天挨导弹,美国援助跟不上,中国规模大十倍,慌不慌?
总的来说,打仗拼的不光火力,还有仓库和流水线。美智库警告这5000枚三周光,不是唱衰自家,而是催政府醒醒。
未来咋走,得看怎么平衡。
未来两年,美国导弹线扩,产量升,可高强度战,短板难补。
博弈路上得算细账,别让导弹烧光了,才知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