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未兑现,支持率飙81%!普京执政25年,为何民众“死心塌地”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5月7日,俄罗斯迎来了弗拉基米尔普京首次就任总统的25周年纪念日,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光里,“普京时代”已深刻烙印在俄罗斯的国家轨迹中。
尽管“给我20年,还给你们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的承诺尚未完全兑现,但普京不仅未受民众指责,更以81%的高支持率印证着其执政根基的稳固,为何诺言没有实现,反而深受民众爱戴?普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普京的无可替代性
普京的执政合法性,首先植根于国内无可替代的政治地位与深厚民意基础,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普京的角色几乎不可复制,即便有“接班人”传言浮现,也终究只是舆论臆测。
这种认知并非空穴来风:他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长期占据政坛核心,即便是历史悠久的老对手俄罗斯共产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也公开表达对普京的支持,形成了跨党派的“团结一致”局面。
对外强硬、对内怀柔的治理哲学,恰好契合了俄罗斯民众对国家尊严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期待,在国家精神层面,普京始终以历史使命唤醒民族自觉,通过反复宣示俄罗斯的复兴目标凝聚人心。
2014年克里米亚“回归”事件中,他那句“俄罗斯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但仍是世界强国”的宣言,点燃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民生领域,普京通过定期电视对话直面民众诉求,曾与抱怨鸡蛋涨价的老太太深入交流并调控物价的细节,让民众真切感受到被重视。
免费教育与医疗的坚守、养老金标准的提升、多子女家庭的专项援助,这些务实举措持续夯实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使外部制裁难以撼动俄罗斯的社会根基。
个人形象与民众情感的深度联结,更让普京的支持率获得了温度加持,俄罗斯老人亲昵地称他为“亲儿子”,他的离婚事件被解读为“终于可以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的奉献,这种情感认同远超普通政治支持。
上任三把火
而上台初期的“三把火”,果断结束车臣战争、重拳打击金融寡头、坚决对美西方说“不”,则彻底重塑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让这个曾被西方轻视的“手下败将”重新找回了大国尊严。
在国际舞台上,普京以独特的外交智慧与个人魅力,为俄罗斯赢得了关键话语权,克里米亚“回归”虽在国际社会引发争议,却被普遍视为他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西方地缘政治挤压的强硬反击,更让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得以巩固。
俄乌冲突陷入胶着之际,面对东西方的质疑谣言与特朗普的“绥靖”诱饵,普京始终坚守战略底线,拒绝向任何外部压力妥协,彰显了大国领袖的定力。
2025年阿拉斯加峰会,则将其外交艺术推向新高度,这片1867年被沙俄“出售”给美国的土地,成为普京展现历史纵深感与外交灵活性的舞台。
见到特朗普时一句“你好,我的好邻居”,瞬间消解了战略轰炸机轰鸣下的紧张氛围,主动乘坐美方豪华轿车、与地勤人员握手合影、示意空姐先行登机的细节,打破了传统领导人的刻板形象,传递出“超越政治的人性共情”。
更具深意的是,他特意拜谒二战苏军飞行员墓地,单膝跪地献花默哀的举动,如同卡廷森林惨案纪念时的屈膝,既致敬了美苏共同反法西斯的历史记忆,也为对立关系预留了情感缓冲带。
这场峰会最终以俄罗斯避免新制裁、未作重大让步却延续特别军事行动告终,普京无疑成为外交对决的赢家。
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普京精准扮演了“平衡者”角色,依托与中美两国首脑的个人信任,俄罗斯通过能源合作与军事技术交流,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了战略自主性。
面对西方的负面标签:拜登口中的“刽子手”、国际法庭的“通缉犯”,他始终以标志性微笑回应,那句“你应该去看医生了,祝你早日恢复健康”的反击,尽显从容与强势。
“被上帝选中的人”
国际社会对普京的关注早已超越政治范畴,俄罗斯政府新闻秘书佩什科夫直言其为“最有经验、最成功的世界领导人之一”,而法国导演将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小说改编为电影《克里姆林宫巫师》、由裘德洛饰演普京的消息,更印证了其全球影响力。
在俄罗斯国内,东正教大牧首称其为“上帝选中的人”,民众甚至将他与伊凡雷帝、彼得大帝、斯大林相提并论,这些在西方史学界被污为“暴君”的人物,在俄罗斯人心中都是重塑民族命运的英雄。
然而,在绚丽光环与高支持率背后,普京的执政之路暗藏着隐忧,作为深耕民族主义的领导人,他虽借爱国情怀凝聚力量,但历史反复证明,民族主义的狂热往往与政策理性背道而驰,民众的集体认同未必等同于国策的正确无误。
最致命的是权力传承困境:个人魅力与铁腕统治形成的“强人政治”,使得接班人难以脱颖而出,一旦普京时代落幕,俄罗斯恐将重蹈历史覆辙,面临国策断裂的风险。
25年“普京时代”,是俄罗斯从沉沦到复兴的奋斗史,也是大国领袖在变局中掌舵的缩影。普京以其对民族心理的深刻洞察、对国际博弈的精准把握,为俄罗斯赢得了尊严与地位,但民族主义的边界、决策模式的短板、权力传承的难题,仍是他必须直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