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野史秘闻

我国首任空军参谋长,因泄露国家机密被撤职,死后遗体被冰冻12年

时间: 2025-06-02 13:29:18

 说起我国首任空军参谋长王秉璋,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他的故事真挺值得一聊。这位老兄从一个河南农村的穷小子,一步步走到中国空军和导弹事业的关键位置,最后却因为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撤职,甚至死后遗体还被冰冻了12年。

早年经历: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

王秉璋1914年1月14日出生在河南安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的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家也不例外。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靠种地维持生计。不过,他们挺重视教育,王秉璋5岁就被送去村里的小学念书。他学习还挺不错,小小年纪就显出点聪明劲儿。可惜到了初中,家里实在掏不出学费了,他只能辍学回家。

辍学后,王秉璋没闲着,1928年14岁那年,他跑到县城一家铁器铺当学徒。干这活儿不轻松,整天跟铁锤铁砧打交道,但好歹能帮家里减轻点负担。在铁器铺干了一年后,他听说西北军有个无线电报学校在招生,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会。1929年,15岁的他考进了这个学校,开始接触军事和通信技术。

这西北军是冯玉祥的手下,学校教的东西挺实用,比如无线电操作和基础军事训练。王秉璋学得挺快,技术上手也麻利,这为他后来在军队里混出头打下了基础。1930年,中央平原大战爆发,冯玉祥的部队被蒋介石收拾了,王秉璋的单位也被编进了国民党的26路军,后来被派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不过,这时候的王秉璋心里已经有点动摇了。国民党内部腐败,军官压榨士兵,再加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很多人觉得不该窝里斗,应该一致对外。这种想法在26路军里挺普遍。到了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王秉璋跟着部队一起投了红军,从此正式成了共产主义队伍里的一员。

投红军后,他先干了个通信班的班长。因为之前学过无线电,他干得挺顺手。1932年,他入了共青团,1935年正式加入共产党,算是彻底扎根在这条路上了。这段经历虽然苦,但也让他有了个起点,从农村小子变成了革命战士。

军旅生涯:从长征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

投了红军后,王秉璋的日子可不好过,但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崭露头角。宁都起义后,他被编进红五军团,靠着无线电技术,干得有声有色。长征的时候,他跟着队伍跑了几千里,干过参谋、当过营长,吃尽了苦头。长征那条件,谁都知道,饿肚子、爬雪山、过草地是家常便饭,但他愣是撑下来了,靠的就是一股子韧劲儿。

到了抗战时期,他被调到八路军115师,负责作战科的工作,后来还升了师参谋长。抗战中,他打过不少硬仗。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他没赶上,因为路上被洪水耽误了,但之后的广阳伏击战、五城-井沟战斗,他都参与了指挥。

1943年,他搞了个“壕沟作业”的战术,专门对付日军和伪军的碉堡。这招挺绝,晚上偷偷挖壕沟靠近敌方阵地,天一亮就突然冲上去。这法子让他带的部队在“反碉堡战役”里拿下了130多个据点,自己人伤亡不到100,却干掉了快1万敌人。这战绩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连毛主席都点了赞。

抗战胜利后,内战又来了。王秉璋先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每次都能看出来他的指挥能力。他不光会打仗,还特别注重纪律。有个事儿挺有意思,抗战时他带兵路过一个村子,部队饿得不行,村民拿月饼慰劳,大家都想吃,但他硬是掏自己的钱把月饼买下来分给战士们。这细节虽小,但挺能看出他为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秉璋被任命为解放军空军首任参谋长。那时候中国空军啥都没有,飞机少得可怜,飞行员更是稀缺。他得从零开始,组织训练、搞飞机、建基地,忙得脚不沾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空军刚有点模样就得拉出去打仗,对手还是装备顶尖的美军。虽然条件差,但他硬是带着队伍撑住了,给地面部队提供了不少支援,也让中国空军攒下了宝贵经验。

这段时间,他算是真把空军给立起来了。从招飞行员到弄飞机,再到打仗实战,他都得操心。朝鲜战争那会儿,中国空军跟美军差距大得没法说,但能坚持下来,还真多亏了他这种打基础的人。

导弹与核武:从空军到国防科技的转折

干了几年空军参谋长后,王秉璋在1960年被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专门搞导弹。那会儿正赶上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撤了,留下一堆没干完的活儿。王秉璋跟钱学森他们一块儿咬牙干,愣是靠自己把导弹弄出来了。

同年11月,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可是个大突破。之后几年,“东风二号”到“东风五号”陆续搞定,还有防空导弹、海防导弹,种类越来越多。

1968年,他又升了职,当了国防科委第一副主任,直接管核试验和卫星发射。1970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全国上下都沸腾了。这里面有王秉璋的功劳,他协调资源、解决技术难题,忙得不可开交。这些成就,说实话,真挺了不起,把中国国防科技往前推了好大一步。

他在这岗位上的时候,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苏联撤专家后,技术全得自己摸索,设备也不齐全,但他硬是带着团队把活儿干成了。像“东风”系列导弹和“东方红一号”,都是那时候的标志性成果,没他坐镇还真不好说能不能这么快搞出来。

风波来袭

可谁也没想到,1971年一场大风波把王秉璋卷了进去。九一三事件中,周宇驰跑的时候带了国防科委的机密文件,这下子麻烦大了。

王秉璋作为国防科委的头儿,自然脱不了干系。1971年10月,他被隔离审查,后来1978年还给关进了秦城监狱。

这事儿查了整整10年。1981年,他被放出来,结论是他没参与阴谋,但工作上有疏忽。1982年,军方决定不起诉,说他罪行轻微。可即便这样,他的职位早没了,名声也毁得差不多了。之后他就退了,过起了低调的日子。

身后事:遗体冰冻12年的曲折

2005年9月25日,王秉璋去世,享年91岁。他家人想着他为国奋斗一辈子,希望能有个正式的告别仪式,表彰他老红军和党员的身份。可因为上面没批,仪式没办成。他的遗体就这么被放进了301医院的冷库,一冻就是12年。

这12年,家里人没放弃,四处奔走呼吁。到了2017年,军方终于松口,同意办个告别仪式。5月31那天,在301医院,王秉璋的遗体被盖上党旗,算是正式承认了他老红军的身份。听说那天还有毛主席和林彪亲属送的花圈,挺复杂的一幕。仪式后,遗体火化,这事儿才算画上句号。

这12年冰冻的事儿,听着挺唏嘘。家人奔波那么久,就是想让他走得体面点。2017年仪式办成,也算给了他一个交代。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