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即大海:徕卡黑白摄影彩色摄影
丁三郎,独立摄影人,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影赛奖项。
摄影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姿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摄影人对摄影的理解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比如传统摄影,以记录真实为目的。观念摄影,却以虚构创作为目的。前者是记录,后者是对记录的艺术升华,使其拥有可以藐视真实的--创造性的艺术价值。把相机仅仅当成记录工具,观念大师弗孔认为这是对摄影的贬低。观念,也使其突破了摄影本身,进入摄影艺术领域。那么在这里,我既不想区分摄影是传统摄影还是观念摄影,也不想将艺术分析引入讨论。我想从文论学的角度来讨论我们的摄影出发点。
传统摄影人沿着"物"、"事"、"心"的感性成长轨迹记录理性与历史的时代真实,现代摄影人沿着"个性"与"虚构"的理性架构建设感性与艺术的时代发现。巅峰者才能既传统又现代。传统和现代,真实与虚构,愉悦和焦虑,性情与智慧不会在这个层次的作者身上产生矛盾。但这种层次的作者往往也寥寥无几。因此,如果联系自身,你就会发现,仅仅从传统人文摄影或现代观念摄影这个角度对摄影进行分类,其实无助选择。
然而,如果我们发现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的区别,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思想作品与娱乐作品的区别。你就会发现摄影也非常容易区分了。因为大家都能从中看到鲜明的心理认知对立。比如黑白摄影犹如有思想的诗,常常充满郁愤。是诗人由于良知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思考,用于排遣内心的焦虑,进行的充满思想深度的创作。思想总是和悲悯、与批判现实的精神有关。因此思想的出发点是黑白的焦虑,遗像、挽歌,都适合为黑白摄影,令人思考。在另一面的彩色摄影如同娱乐,则重在传颂,总是用于推崇生活风情、用于抒发内心的愉悦,分享愉悦。因此,娱乐的出发点是多彩的愉悦,生活摄影,自然摄影,皆适宜为彩色摄影。
布列松摄影作品:布鲁塞尔(1932)
因此,我更倾向于用光和热来描述这种黑白和彩色、思想和娱乐、诗歌与故事的对立。因为思想性的作品拥有照亮人心的智慧。就像光一样,有思想智慧的人本身也会像光一样难以接近,思想性的背后却是一种诗歌的灵魂。光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另一种娱乐,却是自古以来人们围坐篝火,互相取暖的故事现象。娱乐往往是故事性的、温暖人心的,娱乐是一种热,富有感染力和扩散力。娱乐于人,具有服务性、医疗性。因此也有解冻人心和治愈人心的力量。娱乐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