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世界的死神炼狱:14世纪黑死病大爆发
基于对当时病人发病症状的描述,自从1900 年前后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黑死病就是一种典型的传染病。黑死病并不是一开始就和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黑死病细菌最开始是在啮齿目动物群体中出现,并在啮齿目动物一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然而,这种细菌却能够由啮齿目动物宿主经跳蚤向其他动物传播,尤其是东方鼠蚤(Oriental rat flea),也叫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传播能力更是惊人。某种程度上对人类来说,啮齿目鼠科动物(老鼠和大老鼠)尤其危险,因为与其他啮齿目动物(诸如土拨鼠)不同,这两种动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的接触几乎是零距离。人类感染黑死病的表现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淋巴腺鼠疫,即鼠疫菌感染人体淋巴系统,发病表现为病人腋窝处、颈处或腹股沟处青肿(称为腹股沟腺炎)。另一种是肺鼠疫,即鼠疫菌感染患者肺部,肺鼠疫不会经咳嗽和喷嚏等空气媒介传播。中世纪史学家留下的资料尽管并不绝对全面,但还是大体记录下了患淋巴腺鼠疫和肺鼠疫病人的发病症状。第三种是败血性鼠疫,即鼠疫细菌侵入到病人的血液系统,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在黑死病爆发时并没有相关统计表明有多少人患的是这种鼠疫病。
图尔奈市民正在安葬黑死病死难者。
现代科学一致认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是三场流行性鼠疫爆发的元凶,其中每一场疫病都是由耶尔森(氏)鼠疫菌生物变种所造成。普罗科匹厄斯记述下了(由鼠疫杆菌古代变种所引发)第一场鼠疫传染病爆发的情形。该病大致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尼罗河谷北上传入地中海人口密集的各中心城市,鼠疫杆菌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到8世纪中叶。
第三场鼠疫传染病(由鼠疫杆菌东方变种所引发)于19世纪末在中国出现,其破坏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虽然前述两场鼠疫病都极为可怕,但就其可怕程度而言却都赶不上中世纪末期的黑死病(由鼠疫杆菌中世纪变种所引发)。事实上所有当代史学家均认为黑死病病源来自东方。14世纪有一位见多识广的阿拉伯作家,名叫阿布· 哈夫斯(Abū Hafs),他把黑死病的源头追溯到"黑暗之地"。对阿拉伯史学家而言,"黑暗之地"多意指蒙古--因为蒙古人一度打败阿拉伯人,占领阿拉伯大片领土,并始终对阿拉伯人采取仇视态度--尽管"黑暗之地"这个词也可指远及中亚更加遥远、辽阔(当时所知甚少)的东方土地。无论怎样,当年阿布· 哈夫斯的论断今天看起来似乎是有点道理。现代学者认为鼠疫杆菌的中世纪变种源自生活在伊塞克湖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附近的草原土拨鼠种群之中。当年鼠疫杆菌的中世纪变种怎样从如此遥远地区横跨欧亚大陆为数量如此之巨的人口带来灭顶之灾,原因尚不为人知。同样,自然灾害也可能把那些遭到鼠疫杆菌感染的动物赶到人类身边。而事实上,当时许多史学家也的确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作出过不详的预测,不久之后黑死病袭来,正好应验了他们之前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