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被政治撕裂的女人
撤换了同僚,却失去了盟友
"我只想说一点,要走回头路你们走好了,本夫人是不赞成走回头路的。"
1981年,在保守党大会上,撒切尔夫人骄傲地训斥她的党员。台下屡次骚动,都无法打断她的演讲。她旁若无人地指责党内温和派是"爬不动的螃蟹"。
相比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法国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度,英国的首相制度是比较集权的。撒切尔夫人充分利用这一点,对所有不坚定、不合作的内阁成员,就一个字:撤。许多保守党的"老资格"好不容易熬成内阁成员,却被撒切尔夫人随便一"扔"--
1981年1月,她改组内阁,先是把下院领袖兼内阁大臣诺曼·史蒂瓦踢了出去,"这是他自找的,拿我的政策编笑话,从私下谈话到下议院闲话,再传到报纸的头条"。接着又踢走了财政部主计长安古斯·默德,"他还是回去写作吧"。《星期天泰晤士报》专门登出大字标题《错了,撒切尔夫人!错!错!错!》,批评她的任意撤换。
8个月后,她再次改组内阁,赶走了上院领袖兼内阁大臣克里斯多佛·索姆,因为"他说自然规则反了,他竟然被一个女管家聘用了"。而此前在1979年5月组阁时,她还夸奖索姆"是个自主性很强的人"。第二天,《泰晤士报》刊文批评道:"这完全是首相个人的风格,就为了获得政治主导地位。"
至于她眼中"有创意的思想家"凯斯·约瑟夫,则一会儿去当工业大臣,一会儿去当教育大臣……
最终,撒切尔夫人失去了两位最坚定的盟友:1990年,她坚决反对欧洲实行单一货币,她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愤然辞职;接着,她强行实施"人头税",党内元老、她的前国防大臣迈克尔·赫塞尔廷公开反对,要求保守党重新选举党首。多年后,撒切尔夫人承认:"他们的做法对我造成的政治伤害太大了。"
背地里,撒切尔夫人被保守党党员称作"民主国家的独裁者"。她确实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保守党,不过在她之后却无以为继:两位保守党首相都被舆论批评为"软弱",当年的"小伙子"梅杰被自己的内阁成员牵着鼻子走,如今的"新领袖"卡梅伦甚至管不住内阁成员的嘴。
1986年9月17日,撒切尔夫人视察英军坦克。
打赢了战争,却摔在了北京
"在我就任首相职务时,我从未想到有一天得命令英军作战,而在战争期间,更是一辈子都没活得那么紧张或紧凑过。"
历史应该记住这个日子,1982年4月2日,一个女人下令开战。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住了快3年,把国内不听话的工会、党内不听话的阁员都教训得差不多了,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突然进攻英、阿有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把一个机会送到她面前,让她证明"战争,让女人走开"是句鬼话。
4月2日一整天,撒切尔夫人都在和内阁成员争论。不开战的理由很充分:马岛距离英国本土4000多公里,舰队抵达需要很长时间,且地处南半球,冬天的强暴风雨使南大西洋的气候恶劣。
关键时刻,海军总参谋长亨利·里奇开腔了:"我可以组成一支包括驱逐舰、巡防舰、登陆舰、支援舰的特遣部队,由皇家赫尔姆斯号舰和无敌舰带头,48小时后就可以出发,足以收回群岛。首相,我只需要你给我组成舰队的权力。"
"我现在授权给你!"
战争持续了11周,原本因经济改革吵翻天的英国社会空前团结,第三顺位的王位继承人安德鲁王子都上了前线。6月14日,阿军投降,英国重新控制马岛。女首相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3个月后,这位强硬的女首相在另一场博弈中却不得不作出让步。
1982年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访华,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见到了邓小平。一见面,她就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你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啊,英国首相我认识好几个,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
撒切尔夫人先发制人,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然而邓小平不为所动,并一度表示,他现在就能拿下香港。撒切尔夫人闻言变色:"他果然不负务实之名。"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脸色凝重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下意识地对记者微笑,却在走到倒数第二级台阶时一脚踩空,栽倒在地,连手提包都摔到一边。
离京前,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这场晚宴是她精心准备的,几个月前就开始挑菜单。起初,为了不让政敌骂她浪费,她在英国外交部提供的50元、75元、100元和140元4种菜单中选了最便宜的。驻华大使柯利达闻讯大惊:"首相,如果你想让中方留下难忘印象,不要抠门,最好选择有鱼翅、海参等高档菜品的菜单,酒水最好有茅台。"撒切尔夫人于是改选了75元的菜单。然而,这场晚宴却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的晚宴"撞期"了,最终只有一位中方领导人前来,她的失落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