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被政治撕裂的女人
1979年,她上场,信誓旦旦要收拾英国这个"烂摊子";1990年,她下场,依依不舍地宣布英国"已经变得更好"。爱戴者感激她拯救了国家,仇恨者说她毁掉了生活。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扮演好几个角色。"撒切尔夫人熟读莎士比亚作品,对这句出自莎翁名著《皆大欢喜》中的台词一定不陌生,可她终其一生,只扮演了一个复杂的角色:英国的"撕裂者"。
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外接受记者采访。
1979年,她上场,信誓旦旦要收拾英国这个"烂摊子";1990年,她下场,依依不舍地宣布英国"已经变得更好"。她逝世时,本该体面地谢幕,却再次陷入强烈的两极对立--爱戴者感激她拯救了国家,仇恨者说她毁掉了生活。她主宰英国11年间天天上演的事,逝世之日重现。
挽救了经济,却拉大了悬殊
"混乱处,愿我们带来和平。错误处,愿我们带来真理。疑虑处,愿我们带来信心。绝望处,愿我们带来希望。"
1979年5月4日,54岁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走出议院投票大厅,面对蜂拥而至的人群,她引述了这段著名的祈祷文。但就像她在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所写的,当天,"与丹尼斯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已经在思考即将开始的战争",这温柔的祈祷只是假象。她看着车窗外,英国工会发起的"不满的寒冬"抗议活动完全没有结束的意思。"好吧,他们整垮了工党的威尔逊、保守党的希思,还增加了30%的工资,但他们休想整垮我。"
从第二天开始,人们看到,撒切尔夫人派骑警冲击示威人群,用大棒攻击罢工的利物浦矿工。100多年来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英国工会被打蒙了,气急败坏:"这个女人想干什么?!"
她想"收拾"工会。此时,英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GDP增长率不足2%,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1%。可工会还在罢工、制定保护条款,这些和加薪一样,统统推高了通胀。撒切尔夫人挖苦道:"英国钢铁公司想进口焦炭,但全国矿工工会反对说,'就算比较贵,也要买我们的焦炭。'如果英钢同意的话,就得回过头对汽车制造厂说,'就算比较贵,也要买我们的钢铁。'那么汽车厂就得要求消费者,'就算比较贵,也请你们买我们的车。'我们都是消费者,结果都买贵货。"
强硬镇压了"不识大局"的工会后,撒切尔夫人马上推出全新的预算案:大规模减税、大规模减少公共开支、大规模出售国企、大规模出售公租房,一切都是大刀阔斧的,以至于《卫报》瞠目结舌:"这是战后最丰厚的政治和经济赌博。"
作为报复,工会发起了1980年的钢铁工人罢工和1984年的煤矿工人罢工,许多城市的工人和平民发生了骚乱。换了任何一位别的首相,早就让步了,至少也要放低姿态做个样子,但撒切尔夫人寸步不让,用一字一顿、咬字清晰的标志性口吻鄙夷道:"难缠的工会!"然后继续挥舞强硬的镇压大棒。
她最终赢了这场赌博:整个80年代,英国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率则下降到4%左右,普通居民持有大企业股票的比例从7%上升到20%。"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她去世后,对英国广播公司的这句评价,无人提出异议。
但代价是:她让失业率上升到12%,社会底层人数空前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没什么好转,差不多每5个英国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全体失业。2011年8月6日,这种"英国病"酿成了伦敦大骚乱,撒切尔夫人种下的苦果,至今仍需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