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业在即,被临时征用,边境作战升为团长、师长转省军区司令
1979年,边境反击作战让即将转业的团参谋长姚双龙,被临时“征用”,负责团后勤管理工作。后来在作战中发挥作用,不仅没有离开部队,还因战绩被提拔为团长、师长,后转为省军区副司令、司令,1988年授予少将。
姚双龙是少数民族出身,1956年入伍,同年所在部队被抽调到西藏平叛,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入伍的战士,能经历战争的洗礼,对军人来说成长是快速的。
1956年,康南地区几个县掀起武装叛乱,纠集2000多人,直接影响云南藏区的稳定。姚双龙所在的126师3营开赴前线,心里不紧张是不现实的,但自己给自己打气,部队爬山过河,因为都是新兵,没有急行军的经验,部队一路上都是稀稀拉拉掉队的战士。全连130人,准时赶到地方的只有30多人。
不过,对新兵是一个极大历练,而敌人也非正规军,他所在的团经历6次作战,歼敌122人,取得初步胜利。
此后的2年多里,126团一直在进行平叛斗争,采取政治为主,军事打击结合。三年126团作战276次,歼敌4829人,顺利完成康南平叛任务,部队归建。就在部队归建没多久,1959年西藏再次出现情况,姚双龙所在的师开赴昌都作战。因为部队经历高原作战,已经适应高原,而且了解人情等。直到1962年,126团完成进藏作战任务,返回云南丽江。
从1956年入伍就投入作战,到1962年的6年多里,姚双龙所在部队远比内地新兵部队作战积累经验多。他也从战士逐渐提拔为基层指挥员。
1973年,姚双龙调任126团参谋长,负责部队训练工作。1978年时,他回家探亲时,团首长让他必须回部队,刻不容缓。他心里还有些不舒服,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觉得不通人情。到团部后,让他进学习班,交代问题,被监护起来。
他回想自己从军20多年,没有问题,怎么就不明不白的被审查。有人说他参与“武装应变”,帽子扣的很大。后来才得知,过去的一个领导在揭查批交代一些东西,捏造事实,编造故事。那些材料很容易就能戳穿的圈套,被一些人当作“大案特案”来侦办。
或许因为只是口供,而且没有充足的材料,他就被安排到学习班。学习班的成员情况都类似他这样的,1979年面临转业,都找好要到哪里工作了。没想到,这一年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上级没让转业,改去前线,负责后勤管理民工和民马。虽然名义上没有撤销参谋长,实际上参谋长已经有人在担任了。
后勤部门不仅仅有他,还有72位等待转业干部,可能是他们最后一班岗。但在后来的作战中,他到前线担任临时指挥员,很有指挥能力。
1981年已经是团长的他,参加扣林山作战,作战74天歼敌802人,自身伤亡四百多人,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进攻、防御作战任务。这场战斗,创造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被国防大学拿起当教材来使用。
此后,他被提拔为师长,又从作战部队调任云南省军区担任副司令。1994年接替省军区司令员职务,并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