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风云人物

胡适与蒋介石君臣关系:从完全拥护走向彻底破

时间: 2016-04-15 17:45:57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与蒋介石一样主张妥协、退让,幻想通过外交努力争取国际联盟的支持。胡适甚至希望中国能学习被德军蹂躏4年之后才复国的比利时,学习被普鲁士占领国土长达48年才收复失地的法国。1937年7月,胡适应蒋介石之邀参加"庐山谈话会";同年8月,又被聘为"国防参政会"参议员。他逐步调整了"准备好了再打"的心理,接受蒋介石的委派赴英、美从事非正式的外交工作,决心变妥协为抗争,"虽步步败而步步战,处处败而处处战。"

三、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这一时期的前4年,是胡适为蒋介石当"过河卒子"的4年。胡适不但抛弃了"不谈政治"的承诺,而且抛弃了"不入政界"的承诺,于1937年7月接受蒋介石的委任正式出任驻美大使。胡适虽然竭尽心力,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一度暧昧,蒋对胡适的政绩十分不满,以至于1942年9月免去了胡适的大使之职。此后,他滞留美国,讲学、讲演,从事学术研究,苦撑待变。

四、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政府推定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并宣布他为伪国民大会代表,于是胡适于1946年6月离美返国。在解放战争中,胡适力求以在野的身份充当蒋介石政权的诤臣诤友,"帮政府的忙,支持他,替他说公平话,给他做面子"。他拥护蒋介石为消灭中共而制定的"戡乱动员令",并于1948年3月一度同意蒋介石提议,出任总统候选人。胡适这一时期的拥蒋立场是十分鲜明的。他说:"蒋先生在近今的六个大巨头里够得上坐第二三把交椅。他的环境比别人艰难,本钱比别人短少,故他的成绩不能比别人那样伟大,这是可以谅解的。"(1947年6月至邓世华信)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