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胡乔木:收集江青恶行材料交给邓小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联系了几个志同道合、敢于担当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开始一次次为他收集江青在文艺界胡作非为的材料,一次次像地下交通员那样送到他手里。乔木同志利用他的影响,把材料或转交给毛泽东,或转交给邓小平,毅然决然地站在反"四人帮"的行列。这些材料反映的事件,包括批"黑画",批电影《创业》和《海霞》。如今广为人知的毛泽东对电影《创业》的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就得益于乔木同志提示我们送上去的《创业》编剧张天民写给毛泽东的上诉信。在为我们出题目和转交反"四人帮"材料的过程中,他不惧权威,也不惧江青一伙的淫威,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充分显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一年后粉碎"四人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同时,乔木同志自己也脱胎换骨,光明磊落,在灵魂深处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拯救和裂变,成了一个心地坦荡的人,如同太阳下的赤子。因此,当历史峰回路转,终于走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只要一声召唤,他马上就有力量在乌云密布的天空展翅翱翔。
我们都知道,一九七五年一月六日,重新复出的小平同志在被宣布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第二天,就找乔木同志谈话,把他招入到自己的政治阵营中。小平郑重交代他说:"要找一些人,多带一些徒弟,组织一个写作班子。"对他寄予莫大期望。乔木同志先是担任国务院顾问,其实也是小平同志的政治顾问;没过多久,又被安排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整理小组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并担任主要负责人。这两个单位,说到底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进入这个班子里的人,都是党内如吴冷西、邓力群和胡绳这样的思想家、理论家。其中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还是特意为他们设置的。这是"四人帮"加速抢班夺权,活动最猖狂、最肆无忌惮的时期,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工具,对小平同志进行全面而又疯狂的讨伐和围剿。小平把乔木召唤到身边,就是希望他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写作班子,像当年对苏共进行一评二评,直至九评那样,在意识形态上对"四人帮"展开猛烈反击。因为"四人帮"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高喊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极力主张停止派性斗争,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小平同志,只能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从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中寻找行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