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拒绝中共统战 将信件作“匪情”资料交国民
胡适在其日记中对此项固定资助并未提及,不着痕迹。但钱他应该是收了的,因为蒋介石不会在一连碰壁后,还连续几年一如既往地赠送。而且俞国华给蒋介石的回电中,有"胡、陈二先生特别费,遵当于月底前照发"一句,"照发"就是"照前例分发"之意。可以想象的是,这笔钱对于胡适可谓是雪中送炭。在俞国华首次向胡适赠款10天后,胡适于1951年5月31日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胡适劝蒋介石要知己知彼,"多读中共出版的书,如《斯大林论中国》之类",还劝蒋介石想想"国民党自由分化,分成几个独立的新政党",还希望"蒋介石辞去国民党总裁"。两年多没联系,忽然向蒋介石建言,可能还是和蒋介石的人情有关。
1952年,英国牛津大学邀胡适出任东方哲学与宗教讲座教授,胡适有意应聘,但鉴于英国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遂向"外交部长"叶公超请求,让叶征询蒋介石意见,最终因蒋不同意而作罢。按说胡适又无公职在身,只是应聘英国的一个教职,如此郑重其事地向蒋请示,估计还是接受了蒋介石接济的原因。
1952年11月19日至1953年1月17日,胡适应台湾大学及台湾师范学院邀请赴台讲学。在台湾,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的欢迎,蒋介石派蒋经国赴机场迎接。临回美国前,蒋介石约胡适吃饭,两人交谈了2个小时。胡适说台湾没有言论自由,说"宪法只许总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总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政府无一人敢向总统如此说!总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
蒋介石在日记里说这次谈话"对余个人颇有益也",认为胡适的意见是"金石之言",让他颇为感动,评价胡适是其"平生之诤友"。
1954年2月18日到4月5日,胡适又一次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要召开"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改选"总统"、"副总统"。胡适回到台北后发表谈话:"国家处境艰难,除蒋总统以外,没有人比蒋总统领导政府更为适当……"当有人告诉胡适,传说蒋介石曾推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时,胡适回答,他认为这是蒋介石的谦让,非常感谢。但他心脏病史已达15年,连人寿保险公司都不愿保他的寿险,怎能挑得起"总统"这副担子?有人问他如果真被提名并当选怎么办?胡适答复道:"如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认;如果当选,我宣布无效。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我当然有不当总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