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后蒋介石为镇压学生辩解:请愿被共党所操纵
12月9日日记云:"一般书生对万恶反动盲从之学生仍主放任,不事制裁。呜呼!天下事皆误于若辈之手!"同日,上海各校学生5000多人赴市府请愿,要求惩办市公安局长及市党部工作人员,释放被绑架学生。下午5时,学生300余人到市党部请愿,因无人接见,将市党部办公室捣毁。10日,蒋介石与有关人员商量对付办法,决定"姑以缓和办法应付之"。当晚,会商镇压办法,何应钦态度犹疑,引起蒋介石不满。日记云:"敬之到紧要关头,彼必毫不负责,而且怨恨无权,此最可恨之事也。"15日,北平南下抗日救国示威团500余人赴外交部示威,将各办公室捣毁,续赴中央党部,将蔡元培、陈铭枢殴伤,架出门外。警察鸣枪,夺回蔡、陈二人。日记云:"学生暴横至此,而先辈犹主宽柔,竟使全国秩序不安。如此无政府放任主义,何以能完成革命立国之责任也?"17日,南京、上海、北平、江苏、安徽等地学生万余人在南京举行总示威,砸毁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徽。下午,因抗议对运动的不真实报道,捣毁《中央日报》。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出动军警镇压,重伤30余人,拘捕63人。日记云:"无法已极,若再不制裁,诚欲败坏学风,无可纠(救)药,灭亡种族,近在眉睫矣!"
不过,蒋介石这时还坚持接见学生。12日,接见济南学生3000余人,在冻天立谈两小时。日记称:"几受侮辱","余现身说法,至少四分之三以上之学生能受理解感化,而极少数之学生亦无如彼何也?"14日日记云:"对请愿学生代表解释详尽。青年有理性者居多数,而少数败类,横行无忌,罔知礼义,殊为国家悲痛也。"
学生年轻热情,有时不免有过激举动,但是只要南京国民政府改对日妥协为对日抵抗,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就会转化为爱国的巨大力量,对政府的态度也会随之相应改变。蒋介石只看到学生运动"分散政府精力"以及反对政府的一面,这就走进了误区。
12月4日,蒋介石总结失败原因,认为其一是"对于学者及知识阶级太不接近,各地党部成为各地学者之敌,所以学生运动全为反动派操纵,而党部无法解铃,反助长之"。应该说,蒋介石的这一总结没有抓到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