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教导旅传奇:一批抱着武器入睡的女兵
不过,在此后的旅程中,泽地还是把这两盒磁带带在了身边。在列车上,她打开自己的小随身听录音机,放入其中一盒磁带,听了起来。"渐渐地,人们说话的声音,物理的噪音,都仿佛听不到了。小小的录音机中流出的歌声弹动心弦,仿佛带着某种热力,自然地,我的热泪倏然流了下来。"
第二次来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时,泽地久枝送上了自己制作的花圈,花圈的缎带上是这样写的:"爱国烈士杨靖宇将军千古 哀悼 泽地久枝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四日。"
四十比一的生存苦战
1938年开始,作为从远东进攻苏联的准备战役,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连续发动大规模讨伐作战,将兵力压向作为中苏界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到1941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远东红军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在这一年年底,关东军的总兵力竟然达到了三十一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
当日军全力扑向中苏边境时,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北满和吉东,正夹在这两大军事集团之间。
为了扼守这块中国人在东北的最后阵地,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这种抵抗的顽强程度令人震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亡了国,波兰亡了国,荷兰、挪威亡了国,却没有一支军队的总司令战死沙场。而东北抗日联军的两任总司令杨靖宇、赵尚志都死在战场上,抗联的大多数将领都没有能够活到战争结束。
2012年,我在哈尔滨采访了抗联女战士吴玉清,此时的她已经92岁高龄。从依兰坐了几个小时汽车来到哈尔滨的吴玉清,个子只到我的肩头,看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东北老人,完全看不出原抗联第五军女战士的样子。
她说,仗打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连女兵都上了前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可能和日军讨伐队遭遇。面对严峻的局势,各部队的后勤人员都开始发枪。吴玉清拿到的是一支小马盖子枪,她这支枪一直用到撤入苏联。
"那时候已经不分前方后方了。"在黑龙江尖山子,五军直属部队和日军打了一仗,她身边的于秘书腿部中弹,吴玉清背着他撤下火线。于秘书个子高大,吴 玉清又瘦又小,情急之下她想了一个办法,用绑腿把于秘书绑在自己身上,拼命地背着他跑。跑一路,血洒一路。眼看快到密营了,于秘书却因动脉被打断,流血过多死在了吴玉清背上。"我把他放在雪地里,问他:你咋死了呢?你咋就不等一会儿呢?说着说着大哭起来。我的泪水,他的血水流在一起,冻成了冰溜子,我就坐在雪地上,守着他的尸体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