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裁兵不难裁将难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白崇禧认为只有请美国出面调停和共产党议和,形势方能有转机。蒋介石当时有退意,但是迟迟没有宣布引退,白崇禧连发《亥敬》、《亥全》两封电报,请蒋介石下决议。
1948年12月24日百虫由汉口发出《亥敬》电:"……故敢不避斧钺,披肝沥胆,上渎钧听,并贡刍荛:一、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民意机关向对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解决。并望乘京沪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和谈部署,争取时间。上述献议是否可行,仍候钧裁示遵。"
1948年12月30日《亥全》电称:"当今之势,战既不易,合亦困难,顾念时间迫促,稍纵即逝;鄙意似应迅速将谋和诚意转告友邦,公之国人,使外力支持和平,民众拥护和平。对方如果接受,借此摆脱困境,创造新机,诚一举而两利也。时不我与,恳请赶早英断为祷。"
这就是后来被外界称为"逼宫"的两封电报,也有声音称正是这两封电报令蒋介石"被迫下野"。白先勇认为"逼宫"二字,亦不妥当:"当时国民党政权很危险的,我父亲认为唯一能救国民党政权的就是美国出面调停,跟共产党划江而治。不能再打,国民党的兵已经溃败了。美国人要出面调停的话,蒋介石必定下野。他就打电报给蒋介石,那时候这也是大忌讳,父亲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其实按照我看的李宗仁回忆录,蒋介石知道大势所趋,自己已经先提出来下野了。"
"按兵不发"和"逼宫",是外界对于白崇禧的误解,也是蒋介石一直对白崇禧提防的又一颗种子。
被蒋介石骗到台湾?
1949年12月,白崇禧退至海南岛,当时与他合称"李白"的李宗仁已经由香港飞往美国。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台湾。坊间的说法是,蒋介石邀请白去台北组阁,承诺给出"行政院长"的官衔,白因此决定飞往台湾,这是"被骗"。白先勇认为,最终选择到台湾,是白崇禧人生至关重要的一笔:"我父亲自己讲,这(指去台湾)是向历史交代,跟'民国'共存亡。别人说他被骗到台湾去,哪那么容易受骗?想到台湾去做官,我父亲是军人做'行政院长'干什么呢?'行政院长'有什么意义?而且他在大陆,国防部长他都做过了,他怎么会贪职去做这个。他跟蒋介石相交四十年,蒋介石对他什么样,他当然清楚。"
当年的白崇禧有很多归宿可以选:香港地区,以及美国,甚至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例如"马家军"的马步芳就移居了沙特阿拉伯。李宗仁亦曾警告白"桂系到台湾无用武之地"。
最终去台,白先勇认为这是"顺理成章":"中华民国诞生他参加了,北伐他完成的,抗战的重要战役他参加了,国共内战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跟'民国'共存亡,这是他一生的抱负一生的信仰,到台湾去,这是他自己的节操,从一而终。不错,是蒋介石写信让他去的,但是也是他自己要去的。台湾那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政权风雨飘摇,共军随时可以渡海的,很多人让他不要去,他还跟我妈妈、两个弟弟到台湾去。后来他死在台湾,是死得其所的,他觉得是死在'民国政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