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风云人物

青年毛泽东没出国留学的真相 受一人影响信仰马克思

时间: 2016-04-15 17:55:14

说法二:外语欠佳说。

持此说法的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专家施拉姆。施拉姆在其所著的《毛泽东》一书中说:据"当时知情的人说,他曾认真地考虑过去法国的问题,最后决定不去,是因为他没有学好外语,怕到外国后发生困难"。毛泽东的确认真地考虑过去法国,说他是因为没有学好外语,怕到外国后发生困难,施先生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当时外语水平低而出国留学的人并不少,尤其是勤工俭学的更是屡见不鲜。当时有留法预备班,如果毛泽东真想出国,可以入预备班,可是他并没有进过这样的预备班。

其实,毛泽东有段时间是非常重视外语学习的。1920年在写给其师友黎锦熙的信中说:"外国语真是一张门户,不可不将它打通,现在每天读一点英语,要是能够有恒,总可稍有所得。……我近来功课,英文,哲学,报,只这三科。"次年9月在船山学社养病时,毛泽东又曾函告萧子升:"现在读书虽甚少。然把英文作为主课,每天多少必读几句,诚已晓得非读不可了。"实际上,外语水平的高低与毛泽东是否留学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时的自费留学对外语也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所以外语好坏不是毛泽东不留学的主要原因。

青年毛泽东没出国留学的真相 受一人影响信仰马克思

如果以上两种说法不能成立的话,那么,毛泽东不出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为照顾病重的母亲和为母奔丧

毛泽东对其母亲有很深的感情,而对其父亲则不然。在斯诺所著《毛泽东自传》一书里,毛泽东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回忆他的母亲的:"我的母亲是一位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什么都肯施舍。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来乞讨的人。不过在父亲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的,有时甚至雇工也在内。"

青年毛泽东没出国留学的真相 受一人影响信仰马克思

毛泽东对母亲的身体非常关切,1918年8月毛泽东离湘赴京前夕,曾特意致信他的两个舅父,"感谢他们照料患病的母亲。说乡中良医少,特请人开来一药方为母治病;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城治疗。"1919年春,毛泽东偕新民学会会友离京赴法前夕,因得知母亲病危,即于3月12日返湘并取道上海送别会友,4月6日回到长沙即将母亲接到省城就医,"对母亲亲侍汤药"。同月28日又致信舅父舅母对他(她)们照顾母亲再一次表示感谢,信中写道,"家母久住尊府,备蒙照拂,至深感激。"当年10月他的母亲去世时,毛泽东正在省城组织驱张运动,煞是紧张而忙碌,但他一获消息便日夜兼程赶回韶山为其母守灵送葬(他父亲去世时没有回去奔丧)。在母亲的灵位前,毛泽东动情地写就了《祭母文》,祭文追述慈母勤俭持家、爱抚子女、和睦邻里等优良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痛心:"养育恩深,春晖朝霞。报之何时,精禽大海。……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