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抗日战争

敌后国民党军曾达百万为何最终“降将如潮”

时间: 2016-04-15 17:34:29

在豫湘桂会战中,国民党军队折损达到60万人,丢失了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的146座县市;丢失中美合作的七个空军基地和36座机场;丢失的国土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湘桂粤三省占当时大后方工业1/3的工厂也尽入日军囊中。当然,豫湘桂会战也同样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和牵制,从这个角度上看,日军也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

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会战中的失败和在敌后战场我八路军、新四军连续取得的节节胜利、不断以积小胜为大胜,同时牵制住了为数众多的日军有生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人们不禁会有疑问:抗战时期,为何国民党军队鲜有游击战果?

国军也曾重视过游击战

其实,在中国全面抗战的8年里,不是国军没有看到游击战的威力,也不是国军没有重视过游击战,而是在游击战术面前,国民党军队遇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而鲜有战果、直至最后完全放弃。

敌后国民党军曾达百万为何最终“降将如潮”

早在1938年底,经历了淞沪、武汉等投入兵力近百万的大会战后,国民政府损失了陆军原编制人数的一半,海空军则几乎全军覆灭。此时,受共产党部队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鼓励,蒋介石就考虑到了执行新的抗战策略-"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11月底,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就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此外,还在敌后专门设立了冀察、鲁苏两个游击战区。1939年1月7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