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抗日战争

归来,抗战中的台湾志士

时间: 2016-04-15 17:31:53

东区服务队的组成人员一部分来自台湾,不少人还是历经艰险回国效命的。曾在日本留学的钟浩东(后加入中共,烈士)、蒋蕴瑜(蒋渭水养女)、李南锋和萧道应、黄怡珍等5位台湾青年,向有爱国反日精神,相约投奔祖国。1940年,钟浩东三人由台湾潜往上海,萧道应黄怡珍夫妇则从日本回国。两路人马在香港会合后,前往广东惠阳地区,准备转赴重庆。国民党惠阳守军将他们作为潜入内地刺探军情的日本间谍悉数逮捕,又见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准备全体予以枪决。正驻惠阳的东区服务队队长丘念台得知此情,亲自前来审问。钟浩东的父亲钟番薯,蒋蕴瑜的叔父蒋渭水,在台湾都是著名的反日分子,与丘逢甲熟识,丘念台从父亲那里早知他们大名。经丘念台力保,他们经一段时间察看,全体参加了东区服务队。

1943年,丘念台带领钟浩东等步行前往福建龙岩,实地了解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情况,相互砥砺。钟浩东从李友邦及其秘书潘超(中共党员)那里,学到了不少革命道理。次年底,钟浩东和李南锋等四人受丘念台委派,冒着生命危险在广州秘密活动十多天,完成任务后,分两批撤回惠州。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在全国两会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时,深情地背诵了台湾著名作家钟理和的名句"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此句的后半句是:"二哥如此,我亦没有例外。"钟理和的二哥,正是钟浩东。

甘洒热血写春秋

七七事变后,成千上万的台湾爱国志士义无反顾地纷纷踏上回国效力、驱逐外敌的征程。他们活跃在抗日各条战线上,或成立抗日团体,或自组抗日队伍,或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参加国民党领导的各路抗战部队,转战万水千山,有的干脆在敌占区与日本人作殊死斗争。回国参战之路虽然凶险,但大批台湾青年还是奋不顾身,毅然作出抉择。此情,正如直接从日本回国、在八路军野战医院工作的台湾女青年杨美华所说:"我是中国人,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祖国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只要能踏上祖国的土地为祖国母亲尽微薄之力,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一些回国参战的台胞因台籍或日籍身份而一时不被信任,便干脆标明自己是福建人(以能讲闽南话或客家话为证)。"福建人"的身份搬去了他们的政治妨碍,使他们得以顺利跨进为国效力的门槛。曾从事日俘管理工作、后在郭沫若领导下从事抗战活动的台胞康大川就有这样的经历。

在日本殖民台湾岛期间,对日斗争也是此起彼伏。中共热忱支持台湾岛内的抗日斗争。《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曾高度评价台胞在岛内的抗战,称台胞的斗争,"对于祖国抗战,实有莫大之帮助"。台湾民众此起彼伏的反日事件,确实干扰并分散了日本部署在大陆的军事力量。1938年间,日本大本营还一度被迫从大陆战场抽调部队回援台湾。

翁泽生是台湾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警察逮捕,从大陆押回台湾。殖民当局对他恩威并施,逼诱"转向",他却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我父亲是福建同安人,母亲是台北人,你们可以判我刑,要我转向是绝对不可能的。刑满出狱后,我还要回祖国去,继续参加革命!"饱受酷刑的他,于1939年牺牲,日本《朝日新闻》专文报道,称"台湾最光辉的一颗红星陨落"。

为何如此多的台湾志士无私地向母亲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日据时期台湾诗人巫永福写下的《祖国》一诗,是最好的答案:

未曾见过的祖国/隔着海似近似远/梦见的,在书上看见的祖国/流过几千年在我血液里/住在我胸脯里的影子/在我心里反响/啊!是祖国唤我呢?或是我唤祖国/……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