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抗战中的台湾志士
抗战胜利后,李友邦委派台湾义勇队副总队长张士德,携带国旗一面,搭乘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飞机飞抵台湾,于1945年9月4日在台北升起了第一面象征中国收复台湾的国旗。李友邦率义勇队渡海回台前,在厦门南普陀题写"复疆"两字(刻于寺后摩崖),并自豪地宣称:"我们为了不当日本顺民而在大陆度过了一二十年的流浪生活,饱尝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而幸存下来,今天我们可以作为一个爱国的台湾同胞,堂堂正正地回家乡去见父老兄弟。"
情报机构的台湾志士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有个叫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谍报机构,不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敌友情报,还对德军进犯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及日本投降等重大事件,提前作出准确判断,其出色的情报工作为世侧目。这个谍报机构背后,站着众多台湾志士。
全面抗战爆发后,著名的"日本通",前驻日大使馆参事官,曾准确预测"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的交通部次长王芃生,受蒋介石之命组建隶属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国际问题研究所(以下简称国研所),专门从事搜集日本情报并做分析研究的工作。国研所大量罗致了台籍抗日志士。
他们中,李万居负笈巴黎大学,学成归国,投身抗战,"为觅灵方振国魂",是诗言志,更是真实写照。他以才德被王芃生视为心腹,委以建立粤港、越南一带情报收集及情报网络的重任。李对汪精卫叛国投敌罪行予以无情鞭挞和揭露,认为"汪氏的出走,犹如毒菌已去,中国内部的团结更加巩固,抗战的力量愈益增强"。李万居接替谢南光(中共党员)担任国研所港澳办事处主任后,演绎了一出出没有刀光剑影的"香江谍影"。
国民政府借重抗日台胞擅长中日文双语的能力,在香港从事对日情报工作。英国政府在殖民地香港的邮政总局内设立邮电检查处,对经转的各国邮电书刊进行检查。尽管日本尚未对英国开战,但感受到日本强烈威胁的英方特别加强搜集日本情报,将日文邮电书刊列为检查重点。秘密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国研所的台籍人士谢东闵(后曾任台湾"副总统"),就在邮电检查处担任日文函电书刊的检查工作。港英当局事先交给谢东闵一份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往来日文邮件,一律拆封检查,至于其他日文邮件,则由其自行决定是否检查。谢东闵每遇有参考价值的日文邮件,就密抄一份,转交给身在香港的李万居,李万居再将该情报转往重庆国研所处理。1941年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即由李万居取得。
1936年,祖籍福建的台湾一代史学大家连横(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祖父)弥留之际,仍不忘故土之耻、不改复疆之志,谓其独子连震东云:"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一年后七七事变爆发,连震东自日本留学回到大陆,请求参军抗战,却因台籍身份遭拒,经连横挚友、国民党元老张继等人担保,才得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王芃生了解到连震东的爱国情怀,且精通日文,学养深厚,阅历丰富,乃任命他担任国研所第一组主任,领少将军衔。连震东以此为平台,后来参与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主编《台湾民声报》,为祖国抗战、台湾光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谢南光:促张学良抗日
1940年初,为集中力量并实施统一领导,加强抗日救国光复台湾的工作,以谢南光领导的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和李友邦领导的台湾独立革命党为主,在大陆的台湾抗日团体于陪都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一年后,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再联合台湾青年革命党等,在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简称台盟会)。国民党中央组织台盟会,意在发挥台籍志士们的影响力,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发展沦陷区及台湾岛内的组织,进行武装斗争、发动罢工等活动,以骚扰日军后方及侧翼。
谢南光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29年专程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仪式,并借机走遍大半个中国,写下《新兴中国见闻记》,向台湾人民介绍祖国情况。他因公开在报上揭露台湾殖民总督的贪污犯罪丑闻而遭通缉、追杀,1931年逃出重围,回到祖国大陆,从此投身反帝抗日的革命洪流。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两度晋见张学良,以台湾作例,促张抗日:"你不战而放弃东北,情况与当年唐景崧不战而放弃台湾相似。当时唐接李鸿章密令弃爱国而走忠君的道路,是犯了历史上不可饶恕的大错误。你在东北也有相似的情况,忠蒋乎?忠民乎?作为将领服从命令情有可原,不战之罪在于蒋而不在于东北军,但是全国人民是不能原谅你不报国仇和家仇的!国难到了如此地步,要有大义灭亲的魄力呀!将军以为如何?"听完这席话,张学良泪流满面,并毅然表示:"我和日寇有国恨家仇,此仇不报,国人随时可以杀我!"一个多月后,西安事变爆发。谢南光经李万居介绍加入国研所后,曾任国研所驻港澳办事处主任,回重庆后担任国研所副组长、台盟会主席等职,积极从事对日情报研究,团结各方抗战力量,推动抗战进步文化工作。
1942年,美国朝野掀起一股"对日作战胜利后在台湾进行国际管制"的怪论。台盟会马上发表宣言,郑重声明"台湾土地原为中国领土……必须一致主张战后台湾应即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期间,台盟会专门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陈情国民政府"准予设立台湾省政府,以励人心而副民望",使"五十年失地得以归依祖国",会上,谢南光提案并获大会通过"以大会名义向英、美、苏各国领袖致敬,并要求其承认台湾归还中国",支持中国政府在开罗会议光复台湾的立场。这些文电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炎黄子孙的浩然正气。蒋介石读后深有感触,美国总统罗斯福亦知民心不可违,表示"日寇所有岛屿,除其本国外,均应就同盟国警备立场支配之,台湾当然归还中国"。
丘念台:曾刺杀土肥原的"南方青年健者"
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台湾出发在广东大亚湾登陆,直逼广州。一支新的抗日团体"东区服务队"就此诞生,负责人是正受命在广东惠、潮、梅属25县组训民众参加抗战的第四战区长官部少将参议丘念台。
丘念台是抗日保台英雄丘逢甲之子,在东京读书时即联络台籍留日学生组织东宁学会(东宁系台湾别称),培养台籍学生拥戴祖国、光复台湾的意识。"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参与刺杀土肥原贤二的行动,被曾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誉为"南方青年的健者"。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期间,曾到陕北考察,见过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深受影响。组织东区服务队后,曾派队员多次秘密潜入沦陷区收集情报。有人问:"你在后方有官不做,有教授不当,为什么偏要走到前线山地受苦?"丘答复:"我父亲给我取的别号是念台,如今非独台湾没有恢复,连祖居地广东省也沦陷敌手,我哪能有心情安居后方做大官、做教授呢?我到前线工作,是抱着有如悼念父母死亡而'寝苫枕块'的心情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