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近代史

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始末 清末之前无“国旗”

时间: 2016-04-15 18:30:43

讨论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传播,离不开大清龙旗的影响,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龙旗的影响也许是最关键的因素。可是龙旗作为大清国旗缘于何时何事,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和团运动失败后,李鸿章在各种外交活动中见别国政府都挂着自己的国旗,而中国却没有,便向慈禧太后上奏,请求制定国旗。慈禧要李鸿 章负责设计国旗图案。李鸿章呈上了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许多种国旗图案,慈禧最后选定金龙旗作为国旗。

但是民国时期陈伯熙等人却认为,三角龙旗早在咸丰年间就已经诞生了,而且是因商务需要而制定的。由于广东沿海一带海盗多,中国商船没有国旗庇护,航行很不 安全,许多商船只好冒挂外国旗帜,于是,广东商人联名上书大清政府:"请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遵用。"礼部以中国尚龙,于1858年正式将 龙旗定为国旗。

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始末 清末之前无“国旗”

康有为的说法又不一样,他在批评龙旗不适合作为国旗的时候说,龙旗作为天子之旗,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而将龙旗由天子之旗移用为国旗,却是始于同治年 间(1861-1875)"同治初时,新定国旗,乃用黄龙。"康有为认为,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龙文化,龙在西方是一种恶兽,黄旗则是病旗,黄龙旗不仅不 能赢得尊重,"反为轻讥,将来在所必改者也"。

中国第一面国旗的来历,居然是如此一笔糊涂账。因此,本文拟在梳理龙旗渊源的基础上,着重于龙旗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形制变化、功能转换,以及伴随着近代中国屈辱史而展开的龙旗在海内外被悬挂与被认知的历史。

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始末 清末之前无“国旗”

鸦片战争前清朝无国旗

国旗、国徽都是国际交往中的国家识别符号,是基于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派生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并没有所谓国旗的观念。中国乃"中央帝国",既不需 要外交,也不愿意与其他"蛮夷小国"平等相处。所谓旌旗,主要用于帝国内部各种仪式,用来标识公侯将相的身份地位以及集团属性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许多中外条约,均已涉及国旗概念。如1844年《望厦条约》中的theflagof the U nitiedStates,1858年《天津条约》中的A m ericanflag,现在可能被译作"美国国旗",但在当时的中文本中,只写作"合众国旗号"。这些国家之所以需要"旗号",是因为他们要到大清国来贸 易,为了方便大清官方"认明大合众国旗号,便准入港";而大清官方并不需要到他们的国家去贸易,所以,他们需要旗号,我们不用。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