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二战销烟

审判头号“女汉奸”陈璧君

时间: 2016-04-15 17:37:37

晚年,陈璧君曾在《自白书》中这样写道:"各地所筑的据点、要塞、碉堡、空防设备,近路边的稍为坚固,步行深入的便用脚也可以踢陷的。哎,如此工事,十足的贪污,偷工减料可以证明了。我们当时的空军,较之日本,原已很差,而事实的率领者,又为不知军事的宋美龄。南京卫戍司令是唐生智,他的防空室内几变成一个香烟仓库和轻便舒适汽车的橡胶轮胎仓库。我很可以证明他不是准备巡城用的,而是备作逃跑时用的,怎样抗战呢?""我到广州,党政军和人民代表亲属都相同地对我说,余汉谋因为自己不是蒋的嫡系,他便尽力地拍中央太太们的马屁,为她们当买办,办化妆品和奢侈的食用品。军事则唯香港之命是从,准备来不及时溜到香港。"这里,陈璧君固然有为自己降日投敌的汉奸罪行寻找托词的一面,但确也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表露了她和汪精卫等人的一些真实思想: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国民党军队如此不堪一击,那么既不能打,则不如和,继续抵抗只能毁灭国家和民族。

有历史专家分析,陈璧君积极主张对日求和也与汪精卫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陈璧君始终认为自己和汪精卫是老资格的同盟会员,曾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民党作出过贡献。但在孙中山逝世后,她随汪精卫几度沉浮,终不如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的一些悲观失望者,和一部分对蒋介石不满的人,提出要汪精卫想想办法,寻所谓救国退敌的途径,这使汪精卫、陈璧君产生了一种取蒋介石而代之的欲望。既然蒋介石领导的抗战必不能取胜,那么与日妥协就是惟一的道路了。尤其是1938年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这使汪精卫、陈璧君颇为兴奋。和谈不以蒋介石为对手,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然非汪莫属。如果通过和谈,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来结束这场战争,汪精卫必然可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而主宰一切。

日本深知汪精卫其人,因此竭力利用汪蒋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对汪精卫进行引诱。汪精卫对日本有意邀他"收拾残局"感激万分,但又害怕事情办不成下不了台,他召集周佛海、梅思平等人商洽对策。陈璧君见汪精卫犹豫不决,便代替他作决定说:"只要日本在御前会议上承认汪出来领导'和平运动',汪先生是愿意出来的。"她还多次前往广州,探听两省抗战的虚实,并约见余汉谋及广东省省长吴铁城等人,争取他们支持汪精卫的主张。

1938年10月30日,汪精卫决定与日本议和,但对于是否要逃离重庆还在犹豫之中。11月26日上午,梅思平将与日方签订的重光堂《日华协议记录》等带回重庆,由陈璧君收藏。在此期间,汪精卫召集周佛海等人讨论投敌的事,一连开了七八次会,顾虑重重。一些资料显示:"那几天,每天晚餐后,汪精卫总是在上清寺公馆的院子里踱来踱去,一言不发,一个人陷入穷思极想的苦海中。陈璧君特意关照周围的人不要打扰汪精卫,说,干与不干,要由他自己决定。"

11月底,梅思平要去香港给日方答复,汪精卫设家宴为梅饯行。临送梅出客厅门口时,陈璧君厉声对汪精卫说:"梅先生明天要走了,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汪精卫看了陈璧君一眼,连连点头说:"决定了,决定了。"

汪精卫集团出逃后,蒋介石动员各方力量劝阻,希望汪精卫回心转意。曾与汪精卫夫妇留法并有过较长时间交往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深知陈璧君的为人。他认为汪精卫的叛逃,陈璧君一定起了关键的作用,因陈璧君"向有女中豪杰之风,能左右汪的意志"。他特别发了一封快信到河内,此信是写给陈璧君的。在这封信中,吴的言辞十分恳切,他以"病中所为"为汪氏夫妇的回头留下了台阶,但是,他一番恳切之词并没有使陈璧君回心转意,事实上,吴稚晖此信尚未到河内,汪精卫的"艳电"已经带到了香港。吴稚晖后来痛骂陈璧君为"陈屁裙",认为汪的叛国,陈璧君要负相当重要的责任。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