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派心腹访华,印度转向了?
莫迪这段时间很难过,2024年不仅仅是印人党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打击,不得不寻求其他政党形成政治联盟。紧接着,美印关系骤变,而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对印态度已经是超出想象的恶劣。
一架印度专机也在此时降落北京,而中方予以了超出想象的高规格接待,中国外长王毅在接待莫迪心腹时,也用一句话对中印关系进行了定调。接下来的局势可能会出现较为重大的变化,中印有合作的空间与必要吗?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访华,并与中国外长进行会晤。这一次见面是超出寻常规格的,按照外交惯例来看,唐勇胜这一级别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级会晤,但王毅外长“破格”接见他,这本身就说明了此次访华与众不同的含义。与此同时,对外联络部部长也与唐永胜进京会晤,表示愿加强双边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交流对话等等。
唐勇胜不仅是莫迪心腹,也曾担任过3年的印度驻华大使,可以说是中印沟通的最佳人选。在中印高层以及外长、军方进行过一系列沟通与实质性合作后,唐勇胜的访华更多是为具体的合作事务展开与推进。
印度外长苏杰生此前曾表示,在中印边境问题协商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展开包括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印度之所以快速转向,是考虑到特朗普可能会对印度施加难以想象的关税政策而做的风险对冲准备,同日本与欧洲修复对华关系一样,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印度或将成为接下来特朗普要“关照”的重点对象。
其一是印度本身就是制造业大国,而且拜登政府为拉拢印度,在关税与投资上都给了不少的优惠补贴,这在特朗普眼中肯定是看不顺眼的。用金钱买来的友谊,也会随着优惠的暂停而烟消云散,可对于一部分印度企业而言,供销渠道已经被打通了,再另起炉灶肯定是要输个精光,这笔账算下来,印度是要输得很惨的。
其二是印度的地缘价值确实很重要,但正因如此,更会被特朗普用关税手段去博弈,来实现某些政治上的目的。现在印度的现代化进程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在未来十五年内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富强,尽可能会丧失人口红利优势,进入到“未富先老”的窘态。原本在过去两年,印度骑墙还能做些倒卖石油的工作赚赚差价,但特朗普就是要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自然不可能再让印度坐享其成。
印度兴许还有一些力量去抵抗外部压力,但莫迪怕是没多少本钱死撑到底了,人民党这几年处境越来越差,若不积极调整内外路线,下场一定会是凄惨的。现在莫迪对西方的厌恶之情已经溢于言表,比如与加拿大之间的间谍暗杀事件、印度情报机构指控西方干政等等,都预示着双方的合作将止步于此。
对此相对应的是,印度应该要将目光投向中国,作为亚洲毗邻的两个大国,产业结构是高度互补的,当然也存在较大的竞争。可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双方合作空间就是可靠的,于是在这次莫迪心腹访华时,中国不仅予以高规格接待,给足了印度面子,也说了句顾全里子的话。
王毅外长在会晤时表示:“中印两国相向而行,致力于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疏离”。这句话很直接点明了中印关系的要害,若不是印度方面在过去几年“逢中必反”的心病愈演愈烈,不仅仅是边境问题,产业链中碰到有什么中国品牌,也是能弃就弃,实在丢弃不了就把LOGO抹掉,然后自欺欺人。
别看印度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许多成品的组装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控,都给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外资于2024年底开始大规模撤离印度之后,要打造自己的本土品牌,或许只能将目光投向中国。
中方这句话是双边关系的定调,只希望印度不仅能听到心里,也要用实际行动来表态。其实印度落到今天的下场,基本是因为莫迪脱离了印度“不结盟外交”的初衷,但亲西方之路又走得磕磕绊绊,没法下定决心彻底“效忠”,也不愿意付出太大成本成为炮灰,但好处却都想拿。印度与西方的路渐行渐远是必然趋势,但同中方重新合作的路,能不能走得结实,我们也需要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