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周边局势

芯片滞销、韩国告急!美抢中国市场,澳趁热打铁,中国让德国服气

时间: 2023-11-09 12:06:28

 

  • 中国人不买芯片了,韩国开始着急了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大批美国企业来华参展
  • 中澳关系回暖后,澳总理想跟中国合作
  • 德国媒体赞扬中国成就

中国不买芯片,三星陷困境

自作孽,不可活!尹锡悦上台后盲目追随美国,结果换来的却是三星陷入困境,韩国民间开始请愿,希望政府出手,将三星从目前的绝境中拉出。

11月5日,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韩国政府将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全面禁止股票市场卖空,并推进相关制度的改善。

韩国政府亲自出手的背景,是韩国经济持续低迷、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外国资本开始非法无杠杆卖空。而伴随着韩国经济一同陷入低迷的,还有关乎韩国命运的企业:三星。在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芯片联盟后,三星半导体的库存激增40%,价值达到1800亿人民币,大量生产好的芯片没人买,三星电子业绩直接崩溃,利润相较于去年暴跌了95%!

导致三星芯片滞销的原因除了行业大环境影响,最大的原因是对华出口直线下滑。2022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额为131.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3%,2023年上半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额仅为64.6亿美元,在2022年的基础上再次同比下降5.7%。

原本韩国加入美国的芯片联盟,以为就算失去中国市场,韩国半导体也能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消化产能和库存,然而新冠疫情后全球半导体市场不景气,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存储芯片价格下降了5%到10%,导致三星半导体的库存一直在增加。要知道半导体的迭代速度非常快,芯片长时间积压在仓库中,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过时产品,最后只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打折出售,三星仓库中积压的价值上千亿人民币的芯片,每天可能会蒸发掉十几万乃至数十万的利润。

而且韩国现在想吃后悔药也晚了,三星在中国市场丢掉的份额,大部分都被中国本土的半导体企业占据了。2022年,中国内地生产的半导体产品第一次超过了国外公司,产值达到300亿美元,2027年有望达到530亿美元。

韩国现在就算是立即退出芯片联盟,也很难重新夺回中国市场了,更何况韩国的命运可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不点头,韩国政府也只能咬着牙硬挺着。

别看韩国是个发达国家,但却是个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济体。三星作为韩国最大的财团,每年的营收占到韩国GDp的25%左右,而三星的业务虽然涉及军火、汽车、手机、造船等行业,但是最赚钱依然是半导体,现在三星的半导体业务陷入困境,整个韩国经济也会跟着感冒。韩国唯一的指望,可能就是拜登大发善心,准许三星向中国出口目前最先进的芯片,这样才能让三星的半导体业务起死回生。只不过美国向来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拜登在半导体领域围堵中国都来不及,又怎么会为了救三星而网开一面。总之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韩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极为脆弱,随便一个浪花都就让韩国经济呛一口水。

中美关系回暖,美企在华抢市场

相比之下,美国在对华竞争的同时,依然不忘在中国市场赚钱。11月5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日,美国企业陶氏公司抢下首单,成功与中国企业签订了价值3亿美元的有机硅产品采购合同。据悉,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3400多家企业参展,美国专门派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参展面积位居第一,并且首次派出联邦官员出席进博会。而最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则是中美农业贸易。

自2023年以来,由于美元走强、全球农业出口竞争加剧,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今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出货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20%。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希望利用这次进博会的机会,扩大在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量。2022年,美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销售额接近410亿美元。而在10月份的中美可持续农产品贸易论坛期间,中国企业已经与美国签订了11份农产品采购意向协议,让美国看到了扩大中国市场的机会。

而对于中国来说,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需要保障与美国的农产品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农业领域,中美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在中美关系如今呈现止跌企稳趋势的情况下,中美率先在农产品领域展开合作,无疑会为中美关系解冻增添一把火。

而美国政府也对这次进博会极为重视,不仅派出了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哈夫迈斯特,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亲自到场参观,为美国企业站台。伯恩斯表示: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6900亿美元,进博会是今年最重要的展会之一,美国必须予以重视。

对中国来说,进博会也是展示中国投资环境、吸引外企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美国派出重量级代表团捧场,中国自然热烈欢迎。当然,美国想要开拓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前提,是美国政府拿出稳定对华关系的诚意,不能一边从中国市场赚钱、一边干着损害中国利益与主权的事。中国不排斥与美国的良性竞争,合理的竞争会激发中国的进步,但是美国政府说一套做一套的毛病,却应该尽快改掉,最近中美关系呈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只要美国政府有诚意,中国也乐意看到美国农产品造福中国消费者。

澳总理访华,欲恢复对华贸易

 

美国忙着在进博会抢订单,同为盎格鲁·撒克逊的澳大利亚自然不甘落后。在新总理阿尔巴尼斯上任后,中澳关系迅速回暖,中方取消了对澳大利亚大麦、葡萄酒等商品惩罚性关税,澳大利亚政府则允许中国公司继续租赁达尔文港。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则趁热打铁,于11月4日访华,并亲赴上海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阿尔巴尼斯表示澳大利亚将持续与中国加强沟通,推动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在阿尔巴尼斯看来,旅游业是中澳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希望维持双边贸易额的大幅增长。

而跟随澳总理一同访华的,还有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这位贸易部长直言不讳的说出这次访华的目的:为澳大利亚企业代言,全面恢复澳大利亚对华出口。

 

澳大利亚虽然是美国重要的盟友,但是受制于自身经济结构的制约,形成了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的局面。澳大利亚经济的四大支柱分别是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与农业,澳大利亚与美国在出口贸易领域本质上属于竞争关系,澳大利亚需要跟美国竞争农产品、矿产出口份额,也需要争夺海外游客,所以说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再好,也无法在经济方面依赖美国,反而要小心美国的算计。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全球主要矿物与农产品进口国,能够与澳大利亚形成良好的互补,这也是中澳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始终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中的前列的主要原因。

但在莫里森执政时期,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莫里森煽动民粹主义,成功当选为澳大利亚总理,也只能依靠民粹主义维持自己的支持率,只能将中国塑造为澳大利亚的巨大威胁,导致中澳关系大幅退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澳大利亚商品开始失去中国市场,让澳大利亚经济付出了惨痛代价,澳大利亚农业、旅游业、矿产业从业者成为了牺牲品。澳大利亚此举虽然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是美国却没有帮助澳大利亚弥补损失,反而趁机抢夺澳大利亚商品退出中国市场后的空白。

痛定思痛的澳大利亚选民以实际行动将莫里森踢下了总理宝座,继任者阿尔巴尼斯开始调整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在美澳、中澳关系上寻找平衡。阿尔巴尼斯这次访华就是要进一步修复中澳关系,消除两国的政治分歧,将中澳贸易恢复到巅峰水平。

只不过,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配合美国的战略,中澳之间的小摩擦依然不可避免。阿尔巴尼斯所做的,就是在配合美国战略的基础上,谨慎地避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而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不反对澳大利亚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但不会允许澳大利亚利用与美国的关系来针对中国。有了莫里森的前车之鉴,相信阿尔巴尼斯会在对中和对美之间展现出平衡。

中国半导体崛起,德国服气

澳大利亚受到教训后开始“痛改前非”,而德国在目睹了中国顶着压力发展半导体的壮举后,也彻底服气了。

11月2日,德国《慕尼黑水星报》发表了题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崛起》的文章,认为美国试图减缓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决定类似于古老的寓言:马已经跑了,却关上了谷仓门。70多年来,中国已经多次证明,其技术发展不会停止,美国短视的保护主义政策唤醒了沉睡的巨人。

 

尽管美国对华为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制裁,但是华为依然能推出搭载新型芯片的智能手机。现在中国国产半导体的应用范围已经涵盖智能手机、汽车、卫星等多个领域,中国芯片的质量提高速度远超西方的预计。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德国企业从中国采购半导体元件。

中国在推动国产芯片制造工艺成熟的同时,也在加大对光刻机的研发投入,这令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的CEO温彼得感到担忧,认为孤立中国是没有希望的,即便西方不提供给中国技术,14亿中国人也会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过去美国曾经试图阻止中国研发出核武器,但最后失败了;美国曾在航天领域对中国展开孤立,结果中国却成为航天大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美国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也无法阻止中国研发出第五代隐身战机、航空母舰。美国建国时间不过200多年,却已经从中国身上深刻领悟到了历史哲理:人类总是会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美国之前对中国一系列技术封锁均告失败,然而不信邪的美国政府依然打算在半导体领域重蹈覆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能够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今天的成就,还要感谢美国的“鞭策”,毛主席当年就曾说过:敌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伟人高瞻远瞩的一句话,至今仍然让中国人受益无穷。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