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中国未来舰载机用可变角度前掠鸭翼
从结构上看, 三角翼布局是理想的战斗机方案,展弦比小,有利于减小弯矩,根梢比大,使气动中心接近p翼根,也可减小弯矩。翼根处的绝对厚度大,不仅利于减轻机翼结构 重量,便于制造,而且强度较高。三角形机翼的可用容积大,便于装燃油、起落架及各种设备。从气动观点来看,三角翼也有吸引力,提高气动 效率和增大升力。可惜传统三角翼布局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主要是起飞、着陆性能不佳,滑跑距离长,这将制约了三角翼布局成为航母的舰载机。
前掠翼布局在低速飞行时,配合鸭翼和边条组合,具有良好的增生效果和气动控制性能。具有良好的低速性能和机动性能。前掠翼在超音速巡航速度以及极速的追求上先天不如三角翼,但会存在一个临界超音速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妥善设计的前掠翼在气动效率上全面佔优,可是前掠翼布局的问题很严重,飞行时机翼被扭曲而且越扭越严重的效应 ,也就是结构发散效应是个很大的难题。
变后掠翼就可以让飞机同时兼顾低速性能和高速性能,但是这会极大增加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难度及成本,而且左右机翼还要同步动,中间就必须有结构相连。好好的机身中部空间就占了一块(发动机、中央油箱、计算机、以及控制机构全汇到这了)。更别说机翼前后还要留出展开和收回时机翼本身还要占用的空间
三角翼布局,前掠翼布局,可变后掠角度机翼这三种各有千秋互相冲突的布局,我思考了许久,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化优点最小化缺点的结果是啥模样?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