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时刻市场化试点将启动 盘点媒体4大质疑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航班时刻绝对算是"黄金资源",甚至关系命运。也正因为如此,民航系统已有多位高管因时刻分配寻租落马,业内对于改革航班时刻分配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记者从民航局获悉,将在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启动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未来将引入"拍卖"和"抽签"方式。但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将原本无偿获得的资源变为有偿,航企有可能会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12月7日《北京商报》,详细)
质疑一:新政策对中小航企并无实质公平可言
正方观点:行政分配限制中小新航空公司
民航专家綦琦:如果采用拍卖的方式,那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可继续依靠自身雄厚的实力来和中小航企竞争,在这种状况下,中小航企难有优势。抽签的方式因比较随机,可能出现中小航企辛苦开发的二级市场最后被大公司强行介入等问题。"新的分配模式应考虑多重因素,比如结合旅客投诉率、航班延误率、市场耕耘时间等,让各家航企真正能够公平竞争,实现航班时刻的合理配置。总体来看,新航班时刻分配方式刚刚推出,航企的机场均期待能够看到进一步的配套措施。"
中国吉林网,薛家明:简单的引入拍卖制,并不能优化航空资源配置。一则,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强弱分明,即使是公平竞价,囿于财力所限,中小航空公司也很难抢得黄金时段。大型航空公司对黄金时段的垄断格局,不会有所改观。再则,引入拍卖制,冷门时段、冷门航线的成本必然会全线上涨。而这一时段的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更敏感,用"以脚投票"回应涨价。最终造成部分航线运营困难,不得不被航空公司放弃。这无疑与优化航空资源配置的初心,背道而驰。
朱清建:以航班时刻为例,无论是在以往的传统行政分配制度之下,还是现在要进行的试点改革--强化市场化手段,引进"拍卖"和"抽签"方式,但传统的大型航企都会是获胜者("抽签"看似公平,但在次级市场转让下,传统大型航企仍会是胜利者)。市场化之下,反而给了传统大型航企以光明正大地强化强势地位的时机,于中小航企而言,并无实质公平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