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大战”升级!特朗普B计划曝光,中美产业链彻底撕破脸?
几天不见,特朗普又在憋坏。
6月2日凌晨,美国政府再出重拳,特朗普亲自亮出“B计划”,动手限制中国无人机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同时暂停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与航空发动机。
这不是消费级的口水仗,而是产业链层面的实打实的对决。
从贸易战到供应链之战,中美之间的牌局,进入了深水区。
C919被卡脖子,民航自主化遭遇阻击
国产大飞机C919,是中国商飞多年磨一剑的成果,但发动机,还是美国的。
5月下旬,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口航空发动机设备。
这一政策,直插C919的要害,像是拆掉了发动机盖上的最后一颗螺丝。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精准打击。
虽然中国早就启动了“长江-1000A”项目,想解决自研动力的问题,但工程进展、适航认证、批量测试……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位航空业内朋友半开玩笑说:“飞机可以不上天,但不能没发动机。”
现在的问题是,不只是“卡”,而是“断”。
美国的这一手,几乎等于把C919的量产节奏按下了暂停键。
无人机成新战线,美国也面临反噬
紧接着,“B计划”曝光,特朗普团队计划限制中国无人机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大疆被点名。
在美国,无论是消防、农业还是电力巡检,很多行业都离不开它。
大疆不是某个品牌,它几乎是行业标准。
如果说发动机断供是“封天”,那无人机禁令就是“封地”,但这一刀,砍在中国身上,也刮在美国自己身上。
《华尔街日报》就说得很直白:美国本土无人机制造能力,短期内根本补不上。
一位加州电力公司的采购主管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刚刚为无人巡检项目购入了一批大疆设备,如果禁令生效,维护和升级都将陷入停滞。
美国这边一边喊“国家安全”,一边还在用中国无人机给农田喷药、山火灭火。
这就像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稀土出口收紧,美企生产线被迫停摆
可别忘了,中方早已先出了一招。
年初,中国逐步收紧了稀土出口,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系统性的调整。
稀土这个东西,说白了,不稀少,但确实关键。
全球90%的稀土来自中国,美国新能源、军工、芯片,全靠这一口吃饭。
5月,《纽约时报》披露,芝加哥福特工厂因稀土短缺直接停工。
这不是个案,特斯拉也好,通用也罢,本来就靠“供应链准点率”吃饭,现在被断了一节车厢,整个节奏都乱了。
这是供应链战争里最现实的“实物打击”。
而且,中国的稀土政策并不是“断然封锁”,而是逐步强化控制,从矿山开采到出口配额,层层设限。
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反应过来,锅已经盖上了。
301关税豁免延长,中美仍在低调博弈
就在外界以为中美完全撕破脸的时候,一个小动作值得玩味。
5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决定将301条款中的部分关税豁免延长至8月31日。
这是什么意思?一边踹门,一边留缝。
这并不代表美国放弃强硬,而是给自己留后路。
《南华早报》援引消息称,中美之间的贸易代表依然保持技术层面沟通。
比如,芯片设备的海关编码怎么归类、医疗器械怎么通关,这些细节都还在谈。
双方每两周还会开一次视频会,“气氛虽然紧张,但通道没断。”
这就像,台面上吵得热闹,桌底下还在踢腿。
中方态度也没变:不接受不对等条款,不在压力下让步。
背后的博弈,比新闻标题要复杂得多。
AI芯片与技术禁令将成下一波冲突焦点
而这场供应链战,远不止眼前的发动机和无人机,下一个战场,叫AI芯片。
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是否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尤其是英伟达的A100和H100。
这些芯片是训练大模型的核心资源,没有它,AI系统就像没有CpU的电脑,跑不动。
中国企业也在做研发,寒武纪、燧原科技等都在追赶,但短期内仍存差距。
如果禁令落地,中国自动驾驶、智慧城市、AI安防等项目将被迫减速。
从硬件断到算法,从稀土卡到终端封,美国一环扣一环。
而这背后,是对中国科技上升通道的系统性遏制。
全球产业链被重新洗牌,企业成最大输家
很多人以为这是中美的事,其实不止,德国、日本、韩国……谁没在这条链上?
德国一家机器人企业最近公开求助政府,希望能协调稀土替代资源。
日本电子企业则开始在泰国、越南找新基地,赶在断供彻底落实前完成转移。
而在美国本土,企业压力也在积聚。
越来越多行业协会向政府提交抗议函,认为“过度行政干预”将摧毁供应链稳定性。
企业要的是稳定,不是政治秀。
但在这场大国对赌中,企业的声音,往往最轻。
结语:棋局已开,落子无悔
中美之间的这盘棋,已经不是“你来我往”,而是“你断我一节,我封你一段”。
从发动机到无人机,从稀土到AI芯片,战线在拉长,牌面在摊开。
这不是技术封锁,而是秩序重构;不是对某国打压,而是对全球市场的再洗牌。
谁掌控了供应链,谁就掌控了未来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