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大国博弈

美国懵了?特朗普大棒刚落,就被中国锁喉,美财长警告:不能报复

时间: 2025-04-06 21:32:49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近60个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其中中国商品面临34%的高额税率,并终止了对中国小额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免税待遇。

中方接连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包括: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措施提起诉讼海关总署;暂停6家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将斯凯迪奥公司等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商务部决定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的反击直接击中美国的七寸,美股直接大跌,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警告称“请不要报复。

其实特朗普的关税牌对中国影响不大,反而对美国影响大,现在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基本都是美国企业找不到替代品的,你像通信设备、家用电器、汽车零件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美国找谁替代。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农业和能源,可以替代的国家太多。所以美国企业必须自己消化这个关税成本。

也正因为美国的关税大棒对中国的影响不大,所以中国才敢直接掀桌子,发起对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强硬的反制,贸易战争本身就是互相挥拳,不能指望你打别人一拳,反击是很合情合理的,别人一点回应都没有,注意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征34%的税率,且额外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力度是足够大的。

中国的反制措施绝非简单报复,而是经过精密设计的系统性应对方案。在关税层面,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全部进口商品同步加征34%关税,直接覆盖美国对华出口的100%商品类别。这种完全对等的税率设置,既体现了"以战止战"的威慑逻辑,也打破了美国"单边加税无损自身"的幻想。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同步启动的六大非关税措施构成了立体化的反制网络:

海关总署暂停6家美国食品企业输华资质,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出口命脉;对美印CT球管的反倾销调查直指医疗设备供应链关键环节;不可靠实体清单新增11家美企,涵盖军工、AI、半导体等战略领域;出口管制名单新增16家美国实体,涉及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科技行业;稀土出口管制则扼住美国新能源、军工产业咽喉。这种"关税+非关税""贸易+产业""经济+法律"的多维打击体系,标志着中国反制手段的成熟化、制度化。

 

中国反制的精准性体现在对美方"痛点"的精确打击。美国财长贝森特"请不要报复"的失态警告,恰恰暴露了美方对华经济依赖的深层焦虑。数据显示,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 年中国进口总额约达 2.7 万亿美元,其中从美国的进口占比约 6%,即大约 1620 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反制措施直接影响美国50个州中的43个。其中农业州受影响最为严重,爱荷华州大豆出口量预计将骤降60%,直接威胁中期选举关键票仓。

通过暂停美企资质、扩大实体清单,中国实际上在加速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以医疗设备为例,国产CT球管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45%,此次反倾销调查将进一步推动国产化进程。在稀土领域,出口管制倒逼国内深加工产业链发展,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出口单价同比提升30%,实现从资源出口向技术输出的转型。

这种反制与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现了"以斗争促发展"的战略智慧,中国本来就是强工业市场,全球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在中国都有产业基地,苹果、微软等企业本来就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居民日常消费品几乎全部都在国内生产,我们供应链完善、产业链完整,缺少了美国工业影响不大,而且中美贸易战打了那么多年,我们早有准备,特别是在软件国产化、系统国产化、商品国产化等方面,早就实质性的与美国商品脱钩。

而美国不一样,美国人员成本太高、基础人才储备不足,前几十年向外转移的产业链不会那么快完善,目前美国仍然是地球上进口商品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突然间与全球商品脱钩,美国物价要么飙涨、要么商品质量大幅度降低,对美国居民来说绝对是噩耗。

然后再从整体经济来说,美国突然关闭国内消费市场,对于我们这种出口型国家来说确实有很大影响,因为肉眼可见的外需会降低,出口难度会变大。

但是长期来看,对中国影响是有限的,对于印度、越南这种新兴成长起来,想要做产业链转移的国家影响更大,因为世界供应链突然中断,全球资本将会收缩跨国产业链投资,尽量保证已经落地项目正常运作,就会率先停掉印度、越南的投资,所以可以看到越南、印度股市崩盘极其严重。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