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结束,法国外长离开上海,临走前拿到想要的,欧盟打起退堂鼓
访华行程结束,法国外长巴罗离开上海。临行前,法方终于拿到了想要的答案。面对近在咫尺的“关税战”浪潮,欧盟疑似打起了退堂鼓。那么,法国外长此次访华,有哪些收获?欧盟对美妥协又能否得到美方的“关税豁免权”?
3月28日,法国外长巴罗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中国之旅,乘坐专机返回法国。据报道,在访华的最后一站——中国上海,巴罗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举行会谈,就继续深化中法各层级往来,加强沟通对接,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同中方深入交换了意见。巴罗表示,法方期待以此访为契机,密切友城交往,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中法友好,进一步增加各领域互利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肆意对全球经贸合作伙伴征税,“对等关税”政策也即将正实施的背景下,外界普遍认为,巴罗此访是因为中法两国在关税问题上有着“共同目标”,即马克龙政府希望同中方一道应对“关税战”浪潮。
除此之外,法方大概也有说服中方“网开一面”,放法国干邑行业一马的考量。要知道,去年10月起,中国开始对欧盟进口的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调查期限截止至今年4月5日。如今距离调查期限结束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本就面临“关税战”考验的法国,自然不希望同时被中美两国盯上。
据巴罗本人透露,说服中方延长干邑反倾销调查周期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他相信,此访结束后,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反倾销调查时限再延长三个月的情况,尽管延期并不足以解除法国干邑行业面临的出口困境,但这将成为中法两国解决贸易纠纷的第一步。
如果巴罗所说的情况属实,那法方也算是在回国前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只不过,延长调查周期只是中方合作交流诚意的一种展现,最终决定中法经贸合作前进方向的,仍然是法国政府的态度。
简单来说,要说服中方“收回成命”,法方也要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等问题上有所表现,用实际行动证明法国是中国的合作伙伴,而非跟风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帮凶”。如果马克龙政府继续一意孤行,鼓动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那中方也不会视若无睹。
有消息称,此前誓言反击美国关税战的欧盟,似乎有意打“退堂鼓”,向美国做出让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为“对等关税”政策生效后的美欧谈判做准备,并列出了一份“条款清单。清单中列出了欧盟面对美国关税威胁时可妥协的谈判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降低自身对美关税,承诺与美国相互投资,放宽针对美企的法律法规等。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无力阻止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欧盟,极有可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只不过此举能否换取美国网开一面,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此前访问华盛顿,向特朗普做出诸多关税、投资承诺的日本和印度,已经用切身经历向外界证明,特朗普政府绝不会轻易发放“关税豁免权”。当前形势下,即便欧盟国家愿意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妥协,追求所谓“绝对公平”的美国也可能找到新的征税理由,以便在美欧经贸合作中占据上风。届时,欧洲国家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