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提案,已有155国加入,没签字的中国,把话说得很清楚
联合国第28届气候峰会(COp28)举办之际,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近日出席重大周边会议,并在会场上提到,目前全球各地已有155个国家政府或地区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倡议,共同努力减少甲烷排放,遏制全球变暖。
他在会上强调,甲烷的排放造成全球一半的变暖效应,但只有很少的资金投入到甲烷减排中。自从去年的气候峰会后,全球各国已经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展开甲烷减排行动;全球最大的几个石油和天然气 排放国,也陆续作出承诺,要通过立法来限制排放。目前,“全球甲烷承诺”的成员不断增加,包括欧盟、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入的成员包括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肯尼亚等国,累计国家数量达到155个。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欧自2021年提出这项倡议以来,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加入。而这一点,显然引起了美西方的不满,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不签署的原因是出于“经济成长和能源压力”。他们还认为,只要中国不签署这份协议,就会影响世界的甲烷减排行动。
要知道,“全球甲烷承诺”规定的目标是:全球各国到2030年的甲烷排放量,比2020年减少30%。如果中国加入这项承诺,也就意味着,中国需要迅速减少30%的甲烷排放量,也就是将近2000万吨。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许多国家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
没有把握的事,中国不会轻易做出承诺,自然也没有签署的必要。更何况,美西方根本没有指责中国的立场,因为在甲烷排放问题上,中国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并且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不需要“全球甲烷承诺”加以约束,也会将减排工作做得很出色。
中国身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在过去十年中,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减排工作。据统计,中国在2010年至2020年间,甲烷排放量下降了30%,远超过了国际社会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需要外部干预。
江苏省海安市鱼塘内一座光伏电站
其次,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方多次提出了减排目标和计划,包括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同时,中国还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因此,中国没有签署“全球甲烷承诺”,并不意味着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漠不关心,而是因为中国有着自己的减排计划和行动,已经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再次,“全球甲烷承诺”可能会对某些国家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约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贸然加入“全球甲烷承诺”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因此,中国不签这项倡议,不是因为不愿承担责任,而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国情实际。
中美气候特使见面
实际上,在本月初,克里就曾与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会面,并举行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磋商甲烷减排。双方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谈判后,最终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达成了一致立场,承诺加强在甲烷方面的合作,并支持到2030年,将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增加2倍。
在联合国举办这次气候峰会期间,解振华特使也公开回应了外界对中国甲烷控排的质疑。解振华指出,中国近期发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在出台这项方案之前,中国在煤炭、油气、农业、城市垃圾处理等各个领域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不是说没有出台方案,就等于中国没做工作。实际上,中国已经做了很多。
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
解振华还说,这份方案对于进一步控制甲烷排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中方将根据国情,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把工作做好。中方的目的是坚持甲烷行动的可持续。
总之,中国不签署“全球甲烷承诺”,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相反,中国已经在甲烷控排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且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减排工作,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美西方国家也应当看到,中国在减排工作上作出的这些努力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