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再“交手”,高级代表团抵达中国,美国态度大变令人寻味
近日,美国派遣高级代表团来华访问,对此美方称,此次的访华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跟进中美元首会晤时达成的共识;二是为明年开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做准备。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海内外媒体纷纷跟进,法国官方媒体法新社更是直言:美国高级代表团此次访华是要修复双方关系。
那么,结果真是这样吗?美国此次访华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访华代表
美国此次派遣的访华代表中,一位是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此人曾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通”;另一位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的高级主任——劳拉罗森伯格。
这两人都是与中国打过多次交道,对中国有着资深了解的官员。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对于此次访华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那么,中美关系会因为美国访华团的到来,迎来新的转机吗?
自从中美元首在巴厘岛会晤以来,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了缓和迹象。这让一些乐观人士认为,中美关系将迎来重大转变,甚至有相关人士建议:中国应该降低姿态迎合美国,寻求与美国一道重启全球经济引擎。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中美之间存在的根本分歧。
一直以来,美国不断挑起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各种摩擦,企图打压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迟滞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并在台海问题上屡屡责难中国,挑动中国人民的敏感神经。如果中国一味在谈判中让步,那么必将使得中国未来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
中美双方目前最需要做的当是经济结构互补。
即:美国利用中国广阔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建设,而中国利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本是互相成全、合作共赢的事情。
然而,面对中国寻求合作的窗口,美国自认为触及了自己的“逆鳞”,它不光不允许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受到损害,更不允许中国在不久的未来威胁到美国顶尖技术产业链。
由此可见,美国从自身利益角度看,中国已经与它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
但是,竞争可以存在,合作同样不能失去。如果一味和中国针锋相对,结果必将损害到美国自身利益,而这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
美国因何“两面派”?
因此,美国当前的心态比较复杂,为平衡世界各国对于中美竞争面临失控的忧虑,美国一边释放要积极修复双边关系的信号,又一边极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所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压、遏制中国的正常发展,甚至还在此次代表团访华后,以“中国部分实体公司严重损害了美国外交政策利益,以及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中国深圳市鹏芯微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及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36家中国实体列入了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这就意味着,这些被美方列入“黑名单”的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产品部件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就必须要经过美国方面的审批才可以,然而鉴于中美目前“横眉冷对”的关系,中方企业的技术许可大概率不能获批通过。
基于这种矛盾心理,美国一面呼吁公平竞争,合作共赢;一面又针对中国疯狂打压。这样的做法,让世界人民看得云里雾里,搞不懂美国究竟要将中美关系带往何方。
毕竟,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不利于中美双方,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因此,国际社会也特别希望中美两国能够保持正常关系,不想中美关系因为种种分歧进入一场“新型冷战”。
不过,世界人民看到的美国,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前后矛盾,一会想要“合作”,一会忌惮“威胁”,其实矛盾点就在于:美国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然而,挑战归挑战,美国却不得不承认,在全球性议题上,中国的存在给美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依旧是美国最为头疼的事情,而至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则是美方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中美冲突的根源
然而,美方这种偏执且狭隘的竞争思维,不仅不可能真正“修复”中美关系,而且还可能将美国在各个区域内的盟友们一起拉进这场中美竞争的旋涡当中,从而增加更多的摩擦与争端。
中美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超级大国,说是全世界经济的巨大引擎也毫不为过,但是两国如今形成这种长期竞争的局面,究其根源,其实是地域优势+内在属性差异导致的。
地域优势
中国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不倒,文明之所以从未中断,其实最大的原因除了中华民族自身的智慧、坚韧外,还跟地域优势相关。
展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大的天然优势,整个国土面积辽阔不说,还是东临大海,西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半封闭状态。
很多人不太清楚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其实从其“世界屋脊”这个称号就可以得知,具有超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不可忽视,它不仅是我国西南部的天然屏障,还由于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使得周边邻国难以对我国发动有效进攻,而我们则可以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对南亚次大陆地区形成战略震慑。除此之外,青藏高原也对我国东部核心区域提供了极大战略纵深。可以说,华夏文明正是依靠着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才得以延续。
正如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所说:“新疆、西藏(青藏高原)是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未来的能源和水源、甚至空气的根本保证”。
说完了中国,我们再看美国的地理位置,作为世界霸主,美国的地理位置同样极其优越:不仅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还有着一望无际的北美大平原,占据着北美地区的风水宝地。而且,美国周边的接壤国家,对美国来讲都是一些“小喽”,根本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威胁。
内在属性
不过,地理条件只是中美两国的基本优势,一旦经济建设和工业技术没有取得良好发展,再好的地域优势也照样走垮。所以,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其实还是来自两国之间的内在属性差异。
众所周知,美国是党派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和人种各不相同,属于多民族建立起来的移民国家;而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两国不仅制度不同,思维体系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再加上中国是汉族人口占主体的国家,人种也基本上都是原住民的黄色人种。因此,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也就是这种文化差异影响着两国的政治决策。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掌控海洋霸权的西方主导者,而不断崛起的中国则成为了维护陆上秩序的东方核心。因此,两国作为同属于立足于世界之巅的超级大国,利益相关的同时,分歧和竞争也变得在所难免。所以,如今中美存在的种种矛盾只能做到缓和,要想得到彻底解决,就显得不够现实了。
对于这一点,中美双方看得也很清楚,所以在美国商务部一边将中国36家实体企业加入制裁名单的同时,又一边将25家中国企业从“黑名单”里面移除。
中国对于美国的这种“前仰后合”的举措也是无奈。所以,只好一边表示谴责和警告(制裁时),又一边表示欢迎和关切(移除“黑名单”时),这恐怕是中美之间最无奈的“平衡”方式了。
不过,对于美国高级访华代表团的中国行,中美双方都表示很有必要,并表示愿意继续与对方保持平等沟通,中方也对明年初美国国务卿的访华之行充满期待。
美国访华背后的目的
中国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主张和平共赢的国家,我们一向秉持着最为热情的态度来迎接世界各国的客人。美国在中美关系逐渐紧张的当下,主动派出高级代表团访华,首要目的是为布林肯明年年初的访华做准备,其次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对中国的一种示好。毕竟,美国也曾强调,布林肯国务卿明年的访华将是中美元首在巴厘岛会晤的延续。
除此之外,美国也是希望通过此次访华为中美“竞争与合作”方面重新探索一下,争取取得新的合作成果。
这个想法最大的可能是:美国方面没有料到,自己多次遏制中国发展,制裁中方高新技术企业,却一次次被中国突围而出。曾经所说的“经济脱钩”,也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依然是那个发展势头强劲的超级大国,依然是那个可与美国相与匹敌的竞争对手。
所以,美国不得不放下架子,重新考量与中国的关系。而美国此次派出的高级代表团,则是美国对未来如何定义中美关系的“探路石”。
结语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虽然不能骤然好转,但是从宏观角度来说,中美双方的接触是有一定益处的。至少双方都表示了愿意合作的诚意,这种现状总好过以往单纯的摩擦和对抗。毕竟,中国一直以来信奉的原则都是和平共处,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中,更是秉持着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一贯方针。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想要彻底压制中国的行为都无异于痴人说梦。一直以来,中国都在竭尽全力谋求中美之间的稳定合作,但是对于涉及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也绝对不会退让半步。
总而言之,中国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充满希望和期待,但是对于一切以削弱和打压手段迫使中国就范,遏制中国发展的行为,中国则一概敬谢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