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耶伦或降对华关税,有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随着美国经济出现异动,美国财政部的风向似乎也开始改变。耶伦释放出准备对华降低关税的口风,美国果然有求于中国,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3日消息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是“值得考虑的”,此举可能为降低美国的高通胀带来理想的效果。
耶伦表示,他们已经在对削减关税进行探讨。与之类似的是,美国副国安顾问辛格也表示,前任美国总统对中国施加的关税无助于美国实现战略目标,建议对中国的部分非战略性商品削减关税,以便协助抑制美国的通胀问题。
从美国财政和国安方面的两大官员的表态看,美国政府对于削减对华关税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美国总统拜登接下来大概率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主动削减关税,将促进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官员们呼吁削减关税的表态,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而美国出现的这种改变,和美国内部流行的对中国经济脱钩的风向显然是不太符合。而出现这种风向转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对中国有事相求,那就是美国极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这迫使美国政府需要加强和中国的合作。
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的通胀进入了历史罕见的高水平,在2021年,美国的CPI一度达到7.9%,这是数十年来的新高。
而2022年年初,这个数字再度上涨到8.5%,又破了之前的记录。飞涨的物价,已经对美国民众的生活带来巨大压力,也直接影响到了拜登政府的选票,这迫使美国政府以鹰派手腕遏制通胀。
此前美联储已经开启了多年罕见的加息和缩表计划,在今年3月份,美联储宣布了加息25个基点,并且宣布会在今年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多次加息,以遏制美国通胀。
然而,美联储虽然有通过鹰派的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胀的意图,但加息会直接削减市场上的热钱,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甚至可能促使美国经济出现较为严重的衰退。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美国股市已经率先对今年5月份即将到来的加息做出了反应,美股三大期指在4月份已经跌破了之前的上升均线,来到了向下的关键区间。
这无疑是美国市场在向美联储发出警告,要是继续以强势的加息手段来遏制通胀,那么搞不好美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到时候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美国政府一样吃不了兜着走。
在周五美股大跌之际,耶伦就站出来宣称并不预期美国经济会衰退,不过虽然嘴上为美国人打气,耶伦心底里恐怕也清楚危机已经很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盛顿不得不考虑以别的方式来遏制通胀,并稳定美国的经济,和中国合作自然是最稳妥的办法。
中国长期以来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消费品,庞大而廉价的中国出产商品,已经成为了西方世界不可或缺的物资。
华盛顿要平抑物价遏制通胀,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对中国物资的进口,这样就可以直接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物总量,从而降低通胀的压力。
而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出口设置的关税,无疑增加了中美贸易的难度,关税的存在不仅让美国老百姓买到手的商品更贵,同时也让一些原本准备同美国进行贸易的中国企业停止交易,这对中美贸易造成了显著的限制。
现在到了危机关头,以耶伦为代表的美国技术官员们又想到了和中国合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其实,中国方面早就提醒过美国,一个正常的中美贸易合作关系,对于双边乃至世界来说都是有益的,美国不应该主动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
而当时的特朗普不听劝,后来的拜登继续带着一种遏制中国的有色眼镜,维持着特朗普设置的关税障碍,这间接地促成了今天美国的高通胀。
直到压力太大顶不住的时候,美国政府才终于想起来应该和中国合作,解除对中国设置的一些不合理关税,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华盛顿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挥动关税大棒,这伤害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更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但悬崖勒马为时不晚,接下来就看耶伦等人的呼吁能否被华盛顿的其他政客听进去了。
根据客观的数据,在美国通胀数据陆续数月刷新高度后,白宫方面专责国际性国民经济政务的副国安顾问戴利普·辛格指出,拜登准备进一步减少对中国的关税,以应对国内不断攀升的通胀水准,并期望中国也能中止对美国进口产品的一些非战略税收。
美国就关税调整来应对通胀
在2月份达7.9%的高点之后,美国3月份的通胀数据来到新高度,40年以来首次冲破8%。3月份美国消费指数(CPI)同比增加8.5%,这也是美国CPI六连续个月出现多于6%的情形。
一些经济学家计算,美国的通胀将加快上扬。
辛格在会上指出,特朗普政府征税的税收“虽然也许会开创谈判点数,但没达成战略性目标”,中国已对其实行了应对举措。
比如,美国可以用税收来作为调整和谈判的筹码,特别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压根没有收税的必要,如内衣和服饰。
辛格表示,如果美国能先作出有诚意的表示,中国也可采取行动中止对美国出口产品的一些非战略税收。
美国对于中国供应链依赖很大
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上台之后,选择保留特朗普在任之内制订的许多关税方针。但美国人普遍认为,这对中美对外贸易联系造成了损害,主要损失是美国国民经济。
美国产业担负了美国政府增加对华税收所导致的大部分费用承担。拜登的举措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强烈不满。
自那之后,拜登政府遵从特朗普时期的方针,无所作为。对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展开了彻底检验,但是结果是不言而喻失败的。
美国人相信,拜登在特朗普之后再次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不仅给美国人的开支增加了承担力度,而且使他们难以在全世界区域之内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
美国的举动不得已而为之。
美国这么做是由背景因素构成的,美国强化北约会员国在欧洲的军事布署已经完工,以威胁俄罗斯部队。但这可以暂时安抚住欧洲的局面。那么太平洋怎么样?
由于日本最近频频挑衅俄罗斯,俄罗斯清楚指出停止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并正式将日本的投资驱赶出南千岛群岛,现在俄日纷争严重激化。
可见对于美国全球化战略来说,太平洋地区情势也不平稳,也许随时发生纷争。但太平洋与欧洲地区有所不同,美国不能在太平洋区域轻率处事。
因此,一旦俄罗斯对日本采取行动,如果美国想协助日本,将面对中国采取相对应行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之下,美国只能公布减免关税的政策来缓解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