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北京签完字,黑瞎子岛马上有了大动静,中国这边率先行动了
普京在北京签字20天不到,黑瞎子岛马上有了大动静,中国这边已经率先行动了。
综合消息显示,黑瞎子岛中国一侧的公路货运口岸已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署了一份黑瞎子岛开发协议】
据悉,此次开工建设的黑瞎子岛公路货运口岸由货运联检楼、车辆通道、监管仓库等一系列建筑组成,规划用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预计到2027年完成全部建设工作。
黑瞎子岛距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伯力)只有30公里,一旦此地的口岸建成并全部投入运行,将会改变抚远与哈巴罗夫斯克之间的货运只能通过莽吉塔港水运进行的格局,构建起水路并举的运输模式,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且增加货运量。
根据目前的规划,在打通公路运输线后,两地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将从原本的至少6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全年的公路货运量应该能够达到200万吨。
这也是中国在黑瞎子岛进行公路口岸建设的最新一步,在去年10月的时候,黑瞎子岛中国一侧的客运口岸就已经开工,现在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设施的主体建设。
【黑瞎子岛中国一侧的客货口岸均已开工】
中国现在同时建设公路客运与货运口岸的背后,是中俄在共同开发黑瞎子岛,将此地建成中俄贸易新增长点的一种共识。
在9月初普京访华期间,中俄有关部门就签署了一份黑瞎子岛联合保护开发规划实施路线图,在黑瞎子岛的诸多建设问题上对了次表。
多说一句,别看此次是中国率先开工建设己方一侧口岸,但在黑瞎子岛开发问题上,俄罗斯才是一直表现得更为急切的一方。
在俄乌冲突爆发,普京政府加紧施行“向东看”战略后,克里姆林宫、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地方政府都频繁提起黑瞎子岛的开发问题,希望能够以开通经过黑瞎子岛的陆上运输线为契机,增加贸易与人员往来,甚至带动整个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的发展。
【黑瞎子岛中国一侧的公路货运口岸正式开工建设】
因此,中国此次开工建设货运口岸,是在按照双方约定展开建设之余,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俄罗斯的急切。
不过,俄罗斯现在表现得较为急切,不代表在黑瞎子岛的口岸建设问题上,就是俄罗斯在苦等中国,在实际的口岸建设进度上,中国是快于俄罗斯的。
从俄罗斯运输部1月透露的消息看,俄罗斯一侧的口岸似乎没有像中国一侧这样进行较为明确的客货区分,而是设置了10条通行车道,其中4条走货车、2条走小型车辆和客运巴士,2条备用。
俄运输部原本的计划是今年启动新口岸设计工作,确保口岸到2028年能够投入使用即可。但可能是看到了中国这边的进度,也可能是得到了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指示,俄方应该是加快了速度,口岸以及相应的道路建设已经开始,
【俄罗斯一侧口岸的建设速度较慢】
只是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发布的最新航拍视频看,口岸的建设速度忙于中国这边,目前只能看到口岸场地以及连接口岸道路的大体轮廓。
中国一侧的客运口岸必然会先于俄罗斯的口岸完工,货运口岸大概率也能够后来居上。
这也反映出了俄罗斯在远东开发上的一个常见问题,俄罗斯基建能力不足,各类边境基础设施从规划建设到最后开工再到完工的速度,往往要慢于中国。
而且,这种基建能力的不足,是技术、资金、人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资金问题,由于俄乌冲突尚未结束,普京政府每年要将接近40%的财政预算用在军费和国家安全支出上,加上在战争期间维持国内经济稳定,稳定民心的必要民生支出,俄政府能够给到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有限。
【中国的口岸建设速度与俄罗斯形成了鲜明对比】
俄罗斯需要进行内部调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对有限的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来保障远东的基础建设投入。
最后总结一下,黑瞎子岛口岸的建设进程,正成为中俄合作效率与战略意图的一面镜子。中国以高效基建推动区域互联,以实际行动支撑俄罗斯“向东看”的转向,俄罗斯则受制于军费压力与基建能力,步伐略显迟缓。
可以预见到,黑瞎子岛口岸开通,中俄打通这条运输线后,不仅将激活两国边境经济,更将深化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融合发展,中俄在这一方向的诸多合作,也能从“对表”走向完全的“同步”。
然而,能否真正抓住这一机遇,仍旧考验俄罗斯在战局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力。黑瞎子岛虽小却关键,它的未来,正在被一砖一瓦地铺就成为欧亚东缘的新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