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第三天,美国代表团说出真正目的,希望中国买更多波音飞机
访华第三天时,美国代表团说出了他们的真正目的,即希望中国买更多的波音飞机。那么,为何美方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这又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呢?
9月21日,由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成员史密斯率领的众议员代表团抵达北京展开访问。据了解,史密斯长期担任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重要职位,是少数直接影响美国国防预算和军队监督的议员之一。这次他带领跨党派小组来华,既有民主党人,也有共和党人,涵盖军事和外交两方面的人物。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礼节性访问,而是直接与中国高层接触,带着实质性的任务而来。
果不其然,访华第三天,也就是9月23日,美国代表团亮出真实目的。史密斯公开提出,希望中国承诺购买更多波音飞机。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也确认,中美正在就波音订单进行最后阶段的谈判,并称这对波音公司和中国都很重要。这一信息立刻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因为近年来波音在国际市场上频频受挫,客机交付受阻,竞争对手空客在中国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美国国内对波音的困境极为焦虑。此次美方代表团高调提出这一诉求,本质上就是想通过政治访问,为本国企业争取市场。
至于中方的态度,从目前的公开表态看,中方强调的是合作共赢,愿意在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但是否采购波音飞机,取决于多方面的考量。中国需要权衡波音的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售后服务和地缘政治因素。过去几年,波音屡次发生安全事故,美国对华政策又长期存在不稳定性,这些都会影响中国的决定。中方不可能单纯为了满足美方要求而下大单,而是要基于自身航空产业的需求和国际市场环境来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会谈中并不只谈了波音。他们还提到希望开启两国在军事能力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沟通渠道。史密斯多次强调,中美缺乏军事对话令人担忧,双方应该通过更多交流来降低风险。这一点说明,美国内部确实意识到,如果没有稳定沟通机制,南海、台海等地区的摩擦,随时可能升级为冲突。对中方而言,这一表态也印证了通过对话避免误判的重要性。
对此,中国的态度一贯明确。中方在会谈中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要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期待。两国领导人今年以来也多次通话,都同意加强对话与合作。换句话说,中国不拒绝合作,但不会接受单方面施压。中美经贸合作有条件,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美国如果继续在台湾、南海、科技封锁等问题上采取挑衅行动,就会影响到双方在经济层面的合作。
而对于波音飞机问题,中方的立场大概率是灵活的。中国拥有庞大的民航市场,未来仍需要大量飞机,但采购会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战略考虑来决定。空客近年来在中国订单不断增长,而波音则因为技术、安全和政治因素被边缘化。美国代表团这次把波音作为核心诉求,等于直接把经济利益摆上谈判桌。中国是否回应,取决于双方接下来整体关系的走向。
总之,美国代表团访华第三天说出真正目的,就是推动中国购买更多波音飞机。这一目的背后反映出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和政治需求。中国会不会答应,要看美方是否愿意在更大层面改善双边关系。如果美国一方面想要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又在台湾、南海和科技领域打压中国,那么合作空间就会被严重削弱。中美关系的稳定不是单靠一笔波音订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双方长期的相向而行。
但无论如何,这次访问是一个积极的开端,它显示出美国部分议员确实希望通过对话来缓和关系,也显示出中国始终保持开放和自信的态度。波音飞机可能只是一个切入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访问能否推动更多实质性的沟通。世界需要中美稳定,国际社会也期待两国能够找到正确相处之道。如果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交流,那么不仅波音,更多领域的合作都可能重新启动。最终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真正愿意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